太行新“愚公”立志拔“穷根”涉县后池村劈山修路展现感人一幕邯郸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学习活动
2016-03-24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涉县后池村桃花山修路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较低处,有人用铁锹从山上刮土,有人往三马车上装土,有人用力往车上搬石头……“一、二”几个人喊着号子,把一块大石头装上三马车,要马上送到山上垒堰;山上,女村民挥动铁锨,男村民用钢杆撬着山石,有两位老人在石道边垒堰,他们身旁就是十多米深的山沟,看得人提心吊胆。在这里,没有指挥,没有号令,每个人却都很自觉,铲土、装车、撬石头、运石头,垒土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这就是记者日前在涉县后池村采访见到的感人一幕。
涉县后池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共362户,1165口人,种的都是山地。在这里,祖祖辈辈上山耕种,走的是一条一米多宽的山道。以前,牲口是他们的脚力,如今,运送农资农具只能肩挑背扛,劳作非常艰难,村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荒芜的梯田越来越多。后池村的干部和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上山修路。修好路,快致富。
2015年12月8日,老党员刘虎泉、刘士贵和村民刘乃分三位老人,每人扛起一把铁掀,带上干粮和水,开始对坑坑洼洼的山道进行平整。
三位老人的举动,引起后池村两委的重视。他们决定号召全体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各家各户义务出工出力,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两条宽3.5米能行车的上山生产路。
自开工之日起,每天早上6点,村里的大喇叭就会准时响起:“修路了,谁有空,赶紧起……”没有谁会偷懒,没有人要报酬,没有人发牢骚,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全村近200人拿来铁锹、钢钎,带上水和干粮,走上1个小时的路来到工地,齐心协力,朝着心中的愿望靠近。
随着事情的传扬,修路的队伍不断壮大。“我是开工第6天回来的,在市里打工时,听说村里开始修路,我手里的活一干完,就回来了。”村民刘奎在钢厂上班,下班回来,顾不上休息就来工地了。
在新疆读书的刘鹏伟从微信上了解到村里正修田间道路,放弃了利用寒假打工的想法,放假回家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工地干活。
留乡老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后池村修路的队伍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他们中间有20岁的小伙子,也有70多岁的老人。
为了修路,除义务出工外,有的村民捐了款,有的村民无条件让占地。工地离村庄较远,所以午饭就在现场吃,村上几个上了年纪的妇女自告奋勇来工地当起了“炊事员”,还从家捎带上了南瓜、白菜、面条等。村民刘有廷干活时伤了手,鲜血直流,仅休息了三天就回到了工地;老党员刘虎金在工地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躺在了病床上还挂念着修路的事。
后池村劈山修路的事迹传扬出去,感动了许多邯郸人,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春节前,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专程到后池村看望施工的群众。他动情地说:“后池村群众自力更生、开山修路的壮举,是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诠释,是干部转变作风的生动教材,有了这种咬紧牙关,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邯郸市委召开“学后池、整作风”动员大会,要求全市干部学习后池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精神。
“学后池”活动在邯郸市交通运输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邯郸市交通运输局决定,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帮扶、技术上指导,免费提供设备并实施路面硬化。截至目前,后池村计划修建的5100米上山生产路路基已全部完成,交通部门的施工队伍将于4月份进场,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预计4月底前,村民们就可走上水泥路了。
邯郸交通运输局局长白钢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将扎实开展“学后池、整作风”活动,切实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为工作的常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夺取交通建设首季“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完成,确保“十三五”开局良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中再立新功。(李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