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青岛构建陆海空一体交通网完善城区交通
2016-03-16 


城市交通、市政及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的原则,吸纳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强化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体系、健全城市综合防灾设施,切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城市空间拓展、经济产业发展、居住生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矗

■城市交通>>>

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筑陆海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实现与省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市域内1小时的通达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46%以上。

发展策略: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坚持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加快交通信息化和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构建陆海空一体对外交通网

●铁路:建设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多层次、互联互通的铁路网络。规划期内以铁路青岛站、铁路青岛北站为铁路主客站,建设铁路红岛站和铁路黄岛站,改扩建铁路胶州北站;建设济青高铁、潍莱城际、青连铁路、青岛至海阳城际铁路青岛段、董家口港疏港铁路、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等。

●公路:完善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基础,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

●港口:延续港群的布局模式,推动港铁联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董家口港区以大宗干散货、油品和液体化工品、集装箱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前湾港区主要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黄岛港区逐步将油品运输、油库和油气管线等搬迁到董家口港区。老港区逐步调整货运功能,优先满足内贸集装箱、城市生活物资运输和邮轮客运的需要,适度发展国际商务、旅游休闲和海上文化娱乐等产业。

●民航:建设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机场飞行等级为4F级。

优化完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期内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和东延段、3号线、4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和北延段、8号线和9号线一期,全长约268公里。

●常规公交:新建约15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发展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规划控制84处大型公交场站用地,按照2平方公里左右建设1处公交首末站的标准进行配建。

●道路交通:东岸城区建设“四横三纵”、预留“一横一纵”的快速路网络;北岸城区建设“两横七纵”、预留“一横”的快速路网络;西岸城区建设“三横两纵”、预留“两横”的快速路网络。同时,提高主干路连通性和次干路、支路网密度,增强交通微循环能力。

●停车设施: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鼓励结合项目捆绑建设公共停车场,优先采用地下和立体停车形式;中心城区边缘设置停车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优化完善道路人行设施,保证人行通行空间,形成连续的、宜人的、无障碍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车点,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的出行模式。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结合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及轨道交通站点,串联城市重点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网络体系。

●结合人防工程、各类建筑和广场绿地建设地下停车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过街通道;结合城市各级中心区和轨道换乘枢纽建设地下综合体和地下步行商业街;结合新区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统筹考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市政场站地下化。

■市政基础>>>

建设绿色安全市政基础设施

积极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建设海水淡化、再生水回用、智能电网、三网融合、市政综合管廊等系统,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

●建设“海绵城市”

以建设“海绵型”、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统筹考虑采取水资源保护、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分质供水、跨流域调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实现规划期末及更长时期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以棘洪滩水库、产芝水库、大沽河水源地等水源输配工程为纽带,建设“南北贯通、蓄引结合、库河相连、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城市水源配置工程体系。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电力工程:规划新建、扩建热电厂、500千伏变电站,形成500千伏-220千伏-110(35)千伏等各级电网完善的输配电系统,变配电站逐步实现双回路供电。

燃气工程:加快中石化董家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应急储备气源。

供热工程:规划新建、挖潜改造热电厂数处,加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增加居民集中供热能力。推动以天然气、海水源、污水源、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热源建设。

同时,鼓励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海水、污水源等热泵技术供热制冷的项目建设;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焚烧发电。

●完善城乡污水处理系统

坚持“雨污分流、综合利用、分区排水”的原则,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再生水回用系统,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比重。规划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在新农村推行模块化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完善城乡环卫设施体系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特种垃圾(危废及家电)等实施分类收运、分类处理。

青岛市垃圾处理设施进行片区化、园区化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跨行政区域的全域统筹。规划将全市域划分为五个收运处理片区,各片区分别建设以焚烧为核心的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各类处理设施集中建设,协同处理。

●划定城市黄线管控范围

划定城市公共交通、供水、环境卫生、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城市黄线严格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管控。城市黄线控制范围除保障设施自身运行安全外,应考虑与周围其他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对现有损坏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正常运作的用地,应当限期整改或拆除。

■综合防灾>>>

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实施好组团式的用地功能布局,控制城镇开敞和生态间隔空间,建设以城市交通、市政管廊为骨干的生命线工程;按照“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等级结构,各自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做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落实好防灾减灾各项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安全。

●抗震:青岛市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重大建设项目、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须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分级设置避难场所。

●防洪排涝与防风暴潮:中心城区、胶南组团、胶州组团、即墨组团、新河组团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平度组团、莱西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鳌山湾组团、空港组团、王台组团、姜山组团按照50年一遇标准设防;其它镇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外围组团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防风暴潮:全域沿海一线应分别编制防风暴潮工程规划,综合确定不同区段的防风暴潮设防标准。对风暴潮易发地段进行重点防护,在沿海低山丘陵区建设防护林带。

●消防:城市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

●地质灾害:划分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城市建设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加强对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预报预警防御工作,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人防: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全面提升城乡防空防灾能力,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符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特点的防空防灾体系。

●重大危险源:严禁安排大型化工等重大危险源;落实各项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本版撰稿记者于顺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