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智能交通云”让贵州更畅通
2016-03-15 


一名旅客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购票。王杨摄



高速公路ETC收费通道



贵州省路网中心监控大厅。

核心提示

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建设,以优势聚资源,以应用带发展。“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云”率先成为贵州“7朵云”中的示范性代表和“排头兵”。

随着贵州省公路建设不断加快,一张高效率的信息采集大网越织越密,在全省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服务区等地实现监测设施和气象设施全覆盖,交通量调查站点覆盖率达到近一半,国省干线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贵州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表现不俗,率先成为西南片区实现ETC全国联网的省份,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过车效率。完成9个区域路网中心建设,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形成“1+9”路网管理模式。“一令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点通”建设,加强了贵州交通行业内外数据资源的聚集、共享和应用。

在这背后,离不开贵州交通“乘云而上”的坚定信念。“只有将大数据与大交通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贵州省交通在建设水平和保障水平上的大提升。”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秉清一语道明建设智能交通云的必然性。

下一步,贵州省将努力实现交通数据聚集的突破,力争建成贵州省交通全领域数据聚集中心、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灾备中心和西南区域交通运输数据交换中心。

网购车票更便捷

点击网络取票业务、扫描身份证、输入验证码,不到2分钟,一张崭新的汽车票便通过自助取票机打印出来。这样的场景从今年春运开始陆续出现在贵州省多个汽车站内。

快速简单的取票流程,让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刘开琴感慨,汽车票也能像飞机票、火车票一样实现网上购买,以后回家就方便多了!只要打开手机登录“贵州省汽车票务网”,随时随地能查到票、买到票。

自1月24日,贵州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开始上线试运行,乘客不用再到车站排队,只需手指或鼠标轻轻一点,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均可查询或预订、购买省内汽车票。

作为全省首批开放网络预订、购票业务的凯里客车站,在今年春运中实现了50%的班线汽车票可以在网上购买,大力度的网络售票让抵达县城所在地及以上地区的群众,出行体验更快更便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窗口“排长队”的压力。

“为了让更多旅客知晓贵州省汽车票实现网购,我们车站先后通过媒体发布、车站宣传等方式,组织员工亲力亲为宣传推广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凯里客车站站长罗怡介绍,为了让这套系统能在站内更快发挥效用,还专门召开了联动会议,就如何利用全新的售票方式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让站内客车司机、工作人员等参与讨论,集思广益。

走进凯里客车站的售票大厅,一眼就能看见左侧摆放着7台崭新的蓝色的自助取(售)票机。车站调度组组长韩松介绍,为了让大伙儿学会使用这些新机器,春运期间,车站派了专门人员在此指导操作流程。

“今年春运起,乘客将不用再靠‘碰运气’到车站买票,通过该系统旅客能及时了解车站动态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韩松说,凯里客车站还配合站务系统使用了自助检票机,有效隔离了候车大厅和乘车广场,提高了检票效率,缩短了乘客从检票到上车的时间。

该系统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不仅仅是一套单纯的网络售票系统,未来将以汽车出行为切入口,打造一个丰富的客运生态圈。同时,该系统还包含了车站站务系统,使得以往孤岛式的车站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对今后车站运力的合理调配和旅客的人性化出行带来诸多好处。

智慧出行更贴心

作为贵州省交通大数据企业之一的黔通智联公司,成立一年多来,推出了黔通卡、黔通途APP等受众面较广的出行服务系统,出行信息服务覆盖率和便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只要用手机下载一个黔通途APP,登陆后可快速查看道路拥堵情况、高速公路路况、交通咨询。同时,作为出行者还可在此应用上合理规划自己的路线,享受到准确的出行导航。

“黔通途可以说是针对公众出行,开展全方位服务的高效型APP。”黔通智联公司ETC事业部兼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俞杰介绍,根据公众出行日益丰富的需求,该应用还在不断完善中,通过交通出行相关数据发展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让更多数据资源进入市尝服务社会,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精细的出行服务和增值服务。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58万ETC用户中,使用黔通卡的用户近30万户。使用黔通卡不仅能满足高速公路电子支付,而且在省内部分地区实现了一卡多用,满足商圈消费、智能停车费等功能。

俞杰介绍,黔通智联公司作为贵州省智能交通云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平台,将以应用平台、信息增值服务及智能终端研发为产业发展方向,负责贵州省交通大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服务及市场运营工作。

而这一系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我们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电子支付和智能交通两大板块。”俞杰说,去年开发的收费稽查平台已经上线,稽查效果令人叫好。同时,针对公路养护和应急处置所研发的系统也投入使用。其中,采用养护系统后的公路缩小与实际养护费用近40%的差额,让养护工作更精准化。

今年黔通智联公司将紧紧围绕“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建设运营农村客运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发智行公交云平台,努力打造交通一卡通,力争实现新增签约商户6000户。同时,重点建设贵州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和贵州交通公众出行平台等。

路网监控更准确

在全省路网中心监控大厅,记者看到由几十个高清画面组成的路网监控屏,辐射全省5100公里高速公路多个重要路段。有没有违规、有没有车辆滞留、有没有恶劣天气,通过路网中心的实时系统全部能监测到。

“贵州是重丘陵地区,公路线型不良,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受恶劣天气影响严重。”省路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排查将地质灾害、大雾、凝冻路段划分为重点监测点,并把长纵坡、急弯、临崖等事故多发路作为重点监测路段。

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路段视频监控845个,隧道洞口视频监控485个,隧道洞内视频监控4264个,二义性识别点33处,公路气象观测站75个,交通量调查观测站85个,重点路段视频监控达到全覆盖,路段视频监控点平均每2.16公里一个,基本实现路网运行状况可测、可视、可控。同时,全省9个路网分中心已基本完成监控视频、交通调查、情报板、气象检测器等数据接入,其中8个路网分中心已开始联网运行。

“今年凝冻期间,我们通过实时监控得到的气象和路网信息,每隔2小时就向公众发布一次,引导了公众的安全出行。”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周旺表示,通过密布全省多个路段的视频监控,公路出行便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今年春运贵州省高速公路运输的井然有序,与路网监控的高强力度必不可分,通过联动交通、气象、高速路政等部门,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提升了对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实现调度指挥、信息报送、信息发布等流程的紧密衔接。

同样,一组数据也体现了路网监测的强大力量。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57起,导致138人死亡、174人受伤,同比分别下降13.26%、23.76%和34.59%。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共发生3起,导致11人死亡、6人受伤,同比分别下降78.57%、81.03%和79.31%,创下贵州省高速公路自开通以来的最好记录。

“十二五”时期,在贵州省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交通大数据的云端构建也如火如荼地跟进。对内,通过多方式拓宽数据聚集渠道,有效提升了管理部门对动态情况的掌控能力,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对外,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完善信息服务形式和方式,群众出行便捷性有效提升,服务领域不断延伸。

显而易见的成果比比皆是,如贵州省整合原有路基管理、路面管理、桥梁管理、隧道管理等系统,建设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了监管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大数据系统平台,服务“大交通”建设,强化了“两客一危”及校车等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监管,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再如,打造贵州交通“一号通”,开通统一的呼叫平台12328服务热线,为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服务监督、投诉举报、咨询服务等交通综合服务,方便用户使用;将高速服务区的名优特产销售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出新型O2O电商模式,方便旅客购买贵州特色产品,同时拉动了服务区消费增长。

多彩贵州升腾起“智能交通云”,让大数据应用在交通行业大放光彩。无论是安全保畅、应急处置、信用监管,还是服务体验、服务范围、服务力度,全都因大数据在贵州省交通行业中实现了聚、通、用而效率提升,尽其所能。

交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畅通渠道,服务大众。在“智能交通云”的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其为打造畅通贵州创造了无限可能。

通过整合公安交警、气象等数据资源,提供应急指挥云服务,建立路警联动“一路三方(路政、交警、业主)”管理模式;以“黔通途”出行服务系统为基础,与高德进行深度合作,整合高速公路和城市公交出行信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开展了全省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实现网上购买、查询汽车票,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购票服务……

借助精心打造的“智能交通云”,贵州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交通行业云计算平台,使行业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依托智能交通云平台的搭建,大数据在贵州省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为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服务开出了诸多高效率的良方,还培育了一批依托大交通做足大文章的大数据企业。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迈入“十三五”,贵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将面临更多机遇,贵州交通不仅要“乘云而上”,更将实现“云端漫步”。

一幅清晰的云上蓝图正在贵州交通领域徐徐展开,目标锁定到2020年,贵州省将基本构建集聚融合、开放共享的交通大数据体系,力争实现交通运输要素在线化、业务协同化、服务互联网化,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力争“三个中心”,成为国家交通运输大数据的聚集区、应用先行区和机制创新区,形成蓬勃向上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增强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记者刘力维)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