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山高路险雁门关夫妻养护齐奉献——忻州公路分局代县段雁门关道班刘眉如、纪兰弟夫妻先进事迹
2016-03-08 


雁门关道班坐落在崇山峻岭、山势环绕的雁门关山峰上,这里长年居住着一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恩爱夫妻,他们是刘眉如和纪兰弟。丈夫刘眉如生于1968年;妻子纪兰弟,生于1969年,刘眉如于2007年到雁门关道班参加工作至今,纪兰弟于2009年跟随丈夫到雁门关道班做后勤工作。他们以班为家、以路为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事迹在当地和过往司乘人员中广为流传。

在生活中,他们有着欢乐,也有着发自内心的苦楚,由于夫妻俩长年居住在道班,家里的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老父亲照看,老父亲还要照顾71岁患糖尿并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老伴。因家里条件差,亲朋好友多次劝他们辞职不干,说道班既离家远,又工资低,生活条件也很差,不如趁现在还年轻,两口子出去打工每月也能挣四五千,还能照顾孩子。但是因为他们热爱公路、热爱本职工作,根本听不进去劝说,“咱们不求荣华富贵,能养好公路有口饭吃就行了”,就这样他们一干就是7年。

雁门关道班海拔1800多米,地势险要,气候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30度左右。五六名养路工担负着208国道雁门关路段13.32公里的养护任务。所养路段山高路险,乱石嶙峋,几乎没有100米直线,人称“雁门十八旋,环环皆是险”。站在路边山顶放眼望去,沟壑纵横,壁立万仞,给他们的养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丈夫刘眉如的主要工作是道路养护。道班有一辆农用车,他是司机,每天要山前山后跑两圈巡路,除接送养护工上路作业,自己还得参加养护作业,每天开车约60多公里。7年来,他在雁门关大山中行程15万多公里。雁门关道班养护任务繁重,生活艰辛,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经常天不亮就上路巡查,夜晚踏着月光才回道班吃饭。而他却从来不叫苦喊累、不讲条件待遇,就像雁门山上挺拔的油松,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春天要对所养路段内进行摸底调查、清理边沟,整理路容,种花、种草、植树。到了夏天和秋季,除保证日常养护工作外,还要疏通排水设施,清理塌方,处理泥石流,保证汛期排水良好,避免大的水毁发生。他们每年要油漆粉刷沿线设施,还要备足一冬天雪后用的防滑材料,有时几十个小时都吃不上饭。2007年初秋的一天,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顿时山洪暴发,雁门关路段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泥石流,一辆汽车被困在中间,随时有被冲到沟底的危险。险情就是命令,班长乔卫平带领他和道班工人冒着倾盆大雨,迅速投入抢修。现场没有机械,就用原始工具清理,尖石划破了手脚他却全然不顾,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直至将路障全部清除。到了冬天,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巡路的任务更加繁重,下雪后要铲除积雪,铺撒防滑材料,疏导被滞留的车辆。

纪兰弟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道班教育基地和停车场卫生,给道班工人做饭以及为过往行人车辆提供服务。道班共有房屋21间约480平方米,教育基地7间约280平方米,院面积600平方米,场地2000多平方米,她每天要做得是保证场地、院面、客房的卫生整洁,保证各种物件摆放整齐,还要接待过往司乘人员,工作任务特别繁重。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一个人累点无所谓,只要能给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2010年中秋的傍晚,一辆载有60多人的从宁夏前往内蒙古的大巴途经雁门关,不幸抛锚在道班门口,车上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小孩,他们在行程中所带的食物已经全部吃完。中秋节前后的雁门关,气候虽算不上寒冷,却也凉意袭人,尤其是在晚上,加之山上刚下了一场雨,旅客们衣衫单薄,更觉得冷清。班长乔卫平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立即吩咐工人们在院子里生起了旺火,并让纪兰弟赶紧给旅客们生火做饭。她整整忙活了一个晚上,把道班仅剩的白面、油、蔬菜都用完了,为了使每一位旅客都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她一夜都没有合眼,却没有一句怨言。

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刘眉如夫妇多次被代县公路段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最美忻州人”。

养路工作是个苦活、累活,但是他们夫妻几年如一日,从不叫苦、从不喊累,凭着对公路事业的执着和无限的热爱,坚守在公路养护这个岗位上。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