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夜探京沪高铁黄河特大桥
2016-02-04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记者周科)23时10分,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济南铁路局济南西工务段探伤工乘汽车颠簸50多分钟,来到京沪高铁黄河特大桥。车刚停下,护路房外的灯照亮夜色,伴着狗的吠声,他们将2台探伤小车、2台焊缝探伤仪、6把钢丝刷、轨温计等物品,与护路人员逐一登记、清点。

春运期间,高铁动车运行密度大。为保证钢轨状态稳定,他们要在夜间对黄河特大桥上6公里钢轨和焊缝进行防断探伤。京沪高铁一年四季的维修天窗都是零时30分至4时30分,已经习惯夜间作业的探伤工季风运告诉记者,每次上下道作业必须对所有携带物品、工具逐一清点。“就跟手术台的医生一样,哪怕一把钢丝刷落在高铁线路上,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发生。”

零时20分,季风运接到驻站联络员李超的电话并复诵完调度命令后,立即招呼防护员郭文峰打开作业门,向桥上进发。他们踏上黄河特大桥北端引桥397公里581米的钢结构楼梯,146个台阶相当于爬上11层高楼。4个探伤工两人一组,抬着百十斤沉的探伤仪上楼,看上去颇显吃力。防护员郭文峰则紧随其后,及时提醒,防止他们踏空摔伤。

远处,黄河特大桥跨河主梁上灯光闪闪,如串串明珠在夜幕下闪烁。在月光的映衬下,整个大桥显得极为清澈和冰冷。

黄河特大桥是京沪高铁线上山东段唯一一座钢结构大桥,自北向南跨越黄河。2009年12月开工,2010年4月建成,全长5143.4米,跨度728米,共有144个桥墩,由70多万个螺栓连接而成。由于黄河风沙气候条件恶劣,导致该桥线路日常维修周期短、维修项目多。

济南西工务段探伤工区共有27人,平均年龄30岁,最年轻的职工仅有22岁。今年44岁的季风运是济南铁路局首席技师,干了23年的探伤工,是全局首屈一指的钢轨神探。

零时50分,没有丝毫的停歇和喘息,几个人就把笨重的探伤仪抬到了钢轨上,按分工进入各自岗位,有的检查设备、开启仪器,有的用钢丝刷清理钢轨灰尘,有的设置参数、准确定位。

正在作业的任宇忠说:“春运期间探伤任务量大,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4个小时的作业时间来不得一点耽搁,天亮后第一趟高铁将从此处通过。”

由于黄河桥上昼夜温差大,钢轨温度调节器的状态对确保特大桥的线路质量尤为关键。“钢轨焊缝探伤是个细活,不能着急,一个焊缝就得蹲在地上探20多分钟,太快了,就可能漏掉伤损,给行车留下隐患,整个作业下来腰酸腿麻。”季风运说。

与使用检查锤、道尺给道岔线路设备检测外观不同,钢轨探伤是对钢轨内部“病害”进行“扫描”。季风运告诉记者,探伤如同给钢轨做“B超”,探伤仪每发现一处钢轨异常,仪器的触摸屏上就会形成一个个波形图,还会发出“嘀嘀”的声音,以此来提醒探伤工此处可能有问题,需要重新回检。

进入深夜的黄河大桥桥面温度已降至零下14℃,探伤工们出门携带的水,因来不及喝已经冻结成冰。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季风运和工友们却坚持不戴手套。季风运说,焊缝探伤要用手工,反复扫查焊缝,戴手套作业会影响探伤数据的准确性。据了解,仅他们管辖的京沪高铁济南西这一区段的焊缝就有6000多头。

时针指向4时00分,当晚作业任务结束,探伤工们重新回到上道时的作业点。他们被拉长的背影后,是一条安全通达的钢轨坦途。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