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助力全市经济发展
2016-02-03
107年前大连第一条有轨电车开通,开启了大连现代城市交通的大门。交通就像是城市发展的“钥匙”,每一次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21年前大连第一条城市快速路东快路开通,13年前大连第一条快轨开通,去年大连两条地铁线路相继开通。大连交通建设曾经创造了很多东北乃至全国的第一,过去的5年中,大连交通更是突飞猛进。那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大连交通发展将着眼于何处,如何再次助力城市发展。日前,大连市交通局局长宋诚在接受本报总编辑李慧南专访时说,大连交通历经多年投资、发展,有着充沛的后劲,能量正在释放,要为大连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先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先行保障。先行先导有力支持经济发展半岛晨报: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大连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请介绍一下,在交通建设方面,为大连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区域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宋诚:在2015年和“十二五”期间,交通行业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服务水平最高、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由基本适应到逐步超前引领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跨越。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通过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整合了区域优势资源,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公路路网更加优化。建成3条高速公路和长山大桥、机场快速路等一批重点路桥。每年安排6亿资金,新建通屯油路2643公里创造历史纪录,解决2407个自然屯,60万人出行难题。特别是投资超1亿元,修建扶贫农村公路172.4公里,有力助推了贫困地区发展。干线公路改造累计实施5575公里,超过十二五原有普通公路里程2/3,为沿线经济和周边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等级公路比例、村屯通油路比例、黑色路面铺装率、乡以上桥涵配套率4项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去年,为保障丹大快铁顺利通车,市交通局全力推进征地动迁工作,打通黄海沿线快速发展的交通通道。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交通局开工建设渤海大道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内开通。届时大连将形成黄海、渤海两条交通大动脉,形成地区经济发展两翼齐飞的新局面。今年,金普城际铁路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项工程将大连中部串联起来,打破区域格局,加强大连与普兰店行政区域的联系。未来黄海、渤海、中部大通道三箭齐发,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活力、新变化。打造便捷智能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半岛晨报:去年大连地铁开通,深刻地影响着市民出行。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公共交通领域,大连也有许多亮点。在便民惠民方面,市交通局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如何布局。宋诚:去年,市交通局推进地铁、公交无缝接驳,新开、延长33条公交线路,增设200余个公交站点,创新发展定制公交、社区巴士、地铁商务快线、机场商务快线等多元化服务方式,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去年年底,大连至金州公交化线路正式开通,有效提升沿线50余万居民出行质量。在推进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惠及广大市民的同时,市交通局注重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从智能平台到节能减排,多方面提升交通综合服务水平。实施公交智能化一期项目,逐步覆盖公交车辆、场站、站点,手机APP、电子站牌等。投入使用出租车服务管理系统,配套开发手机打车软件。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中,淘汰运营黄标车8297台,目前公交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运营总量的55%。城市主城区出租汽车中,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95%以上。在十三五期间,大连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目标是,形成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文明服务为核心创人民满意交通半岛晨报:去年本报先后报道了大连公交“一元钱文明”、“礼让斑马线”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文明大讨论,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交通领域在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构想。宋诚:交通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做交通就是服务市民服务城市,尤其是公共交通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去年推出的“便民爱心零币箱”打造一元钱文明,其核心是为市民服务,进而引发了社会诚信的思考,展现了大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我们在整个交通体系中重点突出服务理念,倡导行业文明,比如出租车和公交“一元钱的文明”、礼让斑马线引领城市文明不断提升;“大连公交,您流动的家”、自觉排队乘车打造大连公交文明品牌;“传递文明、温馨大连”“与您同行、一路文明”主题活动彰显出租行业新风尚;“文明驾驶从学车开始”引导文明驾驶纵深发展;首条“绿色汽修一条街”体现了环境文明,推出滨城车大夫为车主们免费义诊的爱心文明活动;开设出租车返程搭载点和个体服务中心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全面开展交通环境整治,围绕10个重点行业和领域,2万余名干部职工“5+2”、“白+黑”全员上阵、弹性工作,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公交站房站亭,打造更加安全、畅通、整洁、舒适、文明的交通运输环境。从服务入手,提升行业整体文明水平。今年,市交通局将继续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以出租车、公交行业“一元钱的文明”为依托延伸深化,启动行业文明大讨论,在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长途客运等各领域深入开展行业文明行动。进一步优化行业内外环境,巩固交通环境整治成果,坚持提高行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活力、提升行业形象。以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创建文明交通体系,形成“聚变效应”,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携手同心,以“一元钱的文明”助推交通文明和城市文明再上新台阶,谱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城市文明新乐章,为本市再创全国文明城市立新功。用创新提供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半岛晨报:创新驱动是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创新思维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在交通建设中,市交通局有哪些创新之举?宋诚:为充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新期待,我们坚持以创新精神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以工作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行业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在机制创新上,推行扁平化管理,局领导每年近百次深入工程建设和运输一线,以46项工作创新项目为抓手,制定创新清单,高质量推进“工作创新年”活动,“跟车检查”得到唐军书记肯定,“深入一线工作法”等经验在全市推广。在管理机制上,打造国家、省级示范精品工程1134公里,全省养护评比连续26年排名第一。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采劝零容忍”,建立责任登记、问题倒查、风险评估、挂牌督办、监管联动5项制度,启动40多项整治工作,开展200多次监督检查。在十二五期间,大连市的公路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总里程达到13382公里,比2010年增加2119公里。县级以上公路优良率达到100%,关键指标合格率达到96%,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些都与创新机制密不可分。当前,社会公众对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相比于以往的“管理”,我们更加注重“治理”,更强调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发挥市场机制,更强调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比如,去年,市交通局全力配合市人大、法制办出台实施了《大连市轨道交通条例》,成为全国首部地铁运营前出台的轨道交通地方性法规,同时及时出台了《大连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等相关配套制度。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快智慧化技术深度应用。开发应用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公路桥隧施工风险管理系统72个监控点位对全市重点工程实行远程动态监控,交通工程监督综合平台对500余个项目实现一体化管理。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李慧南首席记者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