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船价格还将走低融资支持很重要
2016-02-02 
日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了《2015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预测,2016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仍将继续,新船价格将进一步走低,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船企效益出现下滑船企利润总额同比降37.3%

《报告》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4184万载重吨,同比上涨7.1%;2015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9家,实现主营业收入6885.6亿元,同比增长2.2%。

与两个上行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总利润156.1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7.3%。

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的利润一直保持逐年上升。2015年的利润下降幅度较大。

2016年,造船企业形势预计依旧严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2.3%。

金鹏认为,除外部环境影响外,企业管理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亦有不少亮点。这一年,我国造船企业在“走出去”、产业集中、智能制造、“去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我国造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的完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3.4%,比2014年提高2.8%;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的接单量站全国的比重为70.6%,比2014年提高15.1%。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造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超过1000万载重吨。

“40%船企倒闭”无依据部分企业可能厄运难逃

最近有传言称,受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影响,今年造船行业或将出现倒闭潮。也有文章认为,2016年预计会有40%船企破产。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认为,“40%船企将倒闭”的传言没有事实依据。他分析说,船舶工业和钢铁行业不同,船舶行业是以销定产,承接订单后才安排生产,所以船舶行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再加上国有造船企业所占据的比例超过半壁江山,目前这些企业经营生产大都很稳定;而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过40%,民营船舶企业中经营良好的亦占多数。比如广东江门南阳船厂,全球前十位船东都向其订购新船;山东来福士船厂生产的深水钻井平台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所以,“2016年预计40%船企将倒闭”的说法,没有依据。

“并且我国不少船厂的核心竞争力都在稳步提升。去年,我国造船企业通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了三大主流船型全面升级换代。”郭大成说。

据了解,2015年,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我国骨干船舶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产品创新成效明显。他们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天然气(LNG)船、8.3万立方米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VLGC)、18000TEU集装箱船、8500车位汽车滚装船、4.5万吨集滚船、3.7万吨沥青船、北极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圆筒型海上生活平台、R55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都交付使用。目前,不仅20000TEU级集装箱船、新一代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超大型原油船、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等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7万总吨级自主知识产权豪华邮轮、3.88万吨智能示范船、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新型基地自破冰科考船等船型都取得积极进展。

“当然,对于未来,船企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因为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同时即便经济复苏,要将需求传导到船舶工业,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大家不能对传导过程太乐观。未来肯定有船企会倒闭,那些定位不清晰、常年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可能难逃厄运。”郭大成说。

呼吁降低贷款成本建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船舶企业目前处于双重压力之下。”郭大成说,一方面,银行贷款条件越发严格,船舶企业财务成本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现在订造新船的付款条件很差,很多船东只付30%,交船时才付另外70%,船企必须靠贷款。

郭大成说,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融资支持对船舶工业获取订单至关重要。现在日韩船企的贷款利率比我们低很多。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船企,特别是骨干船企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管理,扶优扶强,向有品牌、有市尝有订单的船企提供授信、融资、保函等金融业务支持,帮助骨干船企平稳度过市场低迷期;同时向实力强、信誉好的国外船东投放买方信贷,促使其定向下单。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建议船舶企业尽快提升管理水平。他说,目前日本船舶企业的钢材利用率是98%,韩国船舶企业的钢材利用率是95%左右,我国船舶企业钢材利用率远低于这一水平。尽管骨干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部分企业仍难以有效降低研发、制造和人工成本;难以严格执行生产计划,提高管理效率;难以从设计、工艺、采购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内外部质量风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船舶企业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补短板,快速提高管理水平。”金鹏说。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