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正文
中经网对话徐秉金:学高铁模式 鉴日韩经验
2015-04-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当时铁道部的负责人对原国务院领导说,"您当时提出的建议,要搞高速铁路,要搞轨对轨,不搞悬浮,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把技术买了以后自己消化吸收,目前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徐秉金说,“为什么汽车发展到现在,不能成为像高铁这样的"名片"呢?”

  “中国的汽车企业,太热衷于规模,关注产量和业绩,过度依赖合资公司,缺乏自主攻关的决心”,徐秉金说。“一汽老厂长耿绍杰就很有魄力,他说"生产那么多车,都是人家的,有什么好",关键还得发展自主品牌”。

  连续两天,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先后发表了《中经网对话徐秉金:“中国品牌”是无稽之谈》,《中经网对话徐秉金:合资成瘾,何谈汽车强国》,认为所谓的“中国品牌”,纯粹是一种商业炒作;首次披露李克强总理关于“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应予重视”的批示;发出“吸食了数年"合资鸦片"的中国汽车,如果现在还不奋起直追,就要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的呐喊,在业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继续深度对话徐秉金,从一位改革开放后,亲历和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老先生”眼中,系列解读当下热点话题。
中国经济网本期对话嘉宾—徐秉金

  中国经济网本期对话嘉宾—徐秉金

  审视高铁模式 自主汽车可否有“国家队”

  “第一次坐北京到天津的高铁,一位原国务院领导带着我一起,是京津城际高铁的试运营。当时,铁道部的负责人对原国务院领导说,"为什么请您来呢,我们铁道部换届多次,几任领导都记住了您当时提出的建议,要搞高速铁路,要搞轨对轨,不搞悬浮。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把技术买了以后自己消化吸收,目前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徐秉金回顾说。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徐秉金认为,中国的汽车远比高铁发展的早,“汽车搞了那么多年,引进了多少技术,但有多少像高铁这样,引进来变成了自己的”?

  高铁模式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案例,“为什么汽车发展到现在,还是在花大力气加工别人的车,盲目的发展规模?”徐秉金说。“我们看到,李克强总理参加达沃斯论坛,以及出访时都在讲我们的高铁技术,为什么汽车不能成为像高铁这样的"名片"呢?”
中国经济网本期对话嘉宾—徐秉金

  徐秉金说:“为什么汽车不能成为像高铁这样的"名片"呢?”

  徐秉金指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是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而纵观世界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汽车强国。汽车产业涉及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相应的基础技术,贯穿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轻工等各产业部门,拉动效应几乎覆盖了整个制造业。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为此,徐秉金联合汽车界多位人士,在给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提议:“建议组建国家汽车产业战略研究院,从汽车社会、能源、环保、交通、城市规划以及新兴技术与汽车产业相互作用等多个维度,科学、系统地研究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倡导“组建国家汽车工程研究院,推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帮助本土企业凝聚合力,打造核心产业链”。

  核心技术消化再吸收 重视日韩汽车经验

  “在我看来,对于知识产权最重视的国家是日本”,徐秉金说,“尤其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早早地申请了数千个技术专利。自主品牌确实要学习这一点,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

  据徐秉金回忆:2004年,一汽和丰田关于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钓鱼台举行,时任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和丰田社长张富士夫在协议书上签字。“竺延风当时就跟我悄悄地说,普锐斯车型经济省油,但要想扩大生产、上量很难。丰田对核心零部件技术把控得很严”。
“一汽老厂长耿绍杰就很有魄力,他说

  “一汽老厂长耿绍杰就很有魄力,他说"生产那么多车,都是人家的,有什么好",关键还得发展自主品牌”

  “此后,我也参观过丰田公司,并针对混合动力能量转换的变频装置,要求他们详细讲解。”徐秉金说,“原理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这就是核心技术,如何储能,如何转换?自己不掌握,就会被卡脖子”。

  在徐秉金看来,韩国汽车工业也是“后起之秀”,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1999年,我去参加日内瓦车展,有一个展厅前围了好多人,很多大品牌(汽车展台)都没那么多人。一看是韩国现代的展台,展出的车型售价在1500-3000瑞士法郎,很多年轻人都买这个车。韩国现代打的是价格战,但慢慢把韩国本土品牌推向了国际”。

  作为中国的邻邦,日、韩汽车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它们都走过了模仿、照搬、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但中国的汽车企业,太热衷于规模,关注产量和业绩,过度依赖合资公司,缺乏自主攻关的决心”,徐秉金说,“一汽老厂长耿绍杰就很有魄力,他说"生产那么多车,都是人家的,有什么好",关键还得发展自主品牌”。
中国经济网本期对话嘉宾—徐秉金

  中国经济网记者黄春棉(右)、杨昕艳(左)与徐秉金(中)合影

  中国经济网本期对话嘉宾—徐秉金,曾先后在机械工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外事局副局长、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司长、部长助理。长期代表国家工业系统参加中美市场准入谈判、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曾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以及GATT和WTO的主要谈判代表。(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春棉 杨昕艳)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