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故事 >

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剪子桥的故事
2015-03-11 

查看原图
 看到剪刀落地的造型后,鲍尔·波登灵光突现,脑子里顿时就有了建桥的思路——直到今天,人字桥依然有一个别名,叫做剪子桥。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全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日军凭借空中优势,对滇越铁路实施了狂轰滥炸。而作为滇越铁路的咽喉,人字桥首当其冲成为了轰炸的目标。

 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四岔河河谷间,伫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铁路桥梁。 远远看去,它如同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挺立在河谷之间,又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直插两侧崖壁。这座铁桥就是滇越铁路上的工程奇迹,世界铁路桥梁建筑的经典工程——人字桥。

 人字桥竣工于1908年,180吨重的桥身、2万多钢铁部件全由铆钉铆合而成,没有使用任何焊接工艺。整座桥梁十分坚固,1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也未曾改变它的容颜,甚至连桥上的铆钉都没有脱落过一个。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修建人字桥?是谁如此大胆地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形式?而在运输能力并不发达的当时,这些钢铁部件又是如何被搬运上山的?关于人字桥,有太多的疑问萦绕。

 源自剪刀落地的设计灵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僻处一隅的边陲云南,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来了列强的目光。“要开矿,先通路”——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从清政府手中抢占了滇越铁路的筑路权。按照原定的设计,滇越铁路本不会从崎岖多山的云南南部经过。可由于在铁路勘线之初,工程就遭到了沿途居民的强烈反抗,后来,线路几经更改,最终进入荒无人烟的“蒙自—屏边”山区。

 就景致而言,铁路经过的地方山势险峻、景色壮丽,然而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壮丽的景色往往就意味着工程的艰难。

 当铁路从蒙自一路向南延伸,抵达地势险恶的屏边县四岔河谷时,一个铁路工程的世界级难题顿时摆在了施工方面前:如何在相距约70米、深200米的河谷间架设一座桥梁,以连接两端隧道?最初试验的几种方法皆以失败告终。无可奈何的法国人只好将这里的险峻地形拍摄下来,寄回国内,从全法国征集桥梁设计方案——几个月后,一份“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的设计在几十种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个方案的设计者,就是法国著名桥梁设计师鲍尔·波登。

 关于鲍尔·波登的设计方案,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刚接触设计时鲍尔·波登也没有任何头绪,直到有一天他不慎将剪刀碰落在地——两个张开的剪刃恰好交叉插在地上,支撑起了整个身子。看到剪刀落地的造型后,鲍尔·波登灵光突现,脑子里顿时就有了建桥的思路——直到今天,人字桥依然有一个别名,叫做剪子桥。

 当然,传说是有趣的,可真实的设计方案远不止这样简单。鲍尔·波登之所以能够设计出人字桥,跟他以前的经验不无关系。在提交人字桥设计方案之前,他就已经在法国设计出了类似风格的威敖铁路高架桥,这座建成于1902年,总长410米,跨越比利牛斯山威敖河谷的钢铁大桥为鲍尔·波登带来了声望,更让他获得了更多创新实践的勇气。

 八百壮士的无字丰碑

 人字桥虽然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但最终却是中国工人用血肉建成的。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总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为了能在深谷中架起这座钢铁桥,法国人先在国内将所有部件铸好,每个钢铁部件的设计重量都限制在100公斤以内,长度大多为1.2米到1.5米,方便之后的人力搬运。

 铸好后的桥梁部件先经海运到越南,再通过红河航道进入中国云南。云南省山高路陡,那些被法国滇越铁路建设公司征用的几百名中国劳工,用尽气力,扛着沉重的桥梁部件、施工材料和机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中前行。当时的《工程报告》曾描述了这个场景:“可怜的中国人排成一队,相互之间,平均间隔3米,来驮运这两条不可切断的钢缆。几百米长的队伍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不分昼夜地在山间、陡坡上蠕动”。这里说到的钢缆,就是用来起吊桥梁拱臂的。钢缆每根长355米,重5000多公斤。单单是为了搬运它,200名劳工整整花了3天3夜时间,不少工人就这样累死在了路上。

 不仅是搬运物资,那些悬崖上的无数炮眼,也是劳工们腰系绳索,悬在半空中一锤一锤凿打出来的。打孔作业时劳工们全部赤身裸体,都不敢穿衣服,原因就是怕衣服被大风撩起,挂在岩石、树枝上,造成危险。可纵使这样,仍然还是有很多人因为绳索磨断,或被石块击落,摔死谷中,尸体顺着河水飘走。

 在工程最关键的环节——铆合桥梁部件时,场面更是惊险无比。劳工们被悬吊在半空中,一锤接一锤将桥体部件砸击铆合。由于没有其他任何承重设备,当用力过猛的时候,绳索扭断,人就一下子掉入了深谷中。刚开始时劳工们都不愿冒生命危险去干,监工们就开出巨赏:每向铆钉砸一锤,就给一块大洋。在重金的诱惑下,劳工们才又开始施工。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劳工们每打上十几锤就要被拉上来休息一会儿,可是也有一些黑心工头,不但不把劳工拉上来休息,反而用刀把绳子割断,在劳工摔死之后找工程方赔钱,据为己有。

 就这样,整个工程历时20个月零26天,人字桥终于竣工。它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800多名中国劳工的无字墓碑。在《滇越铁路人字桥碑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修桥过程中死去中国路工800余名,通称‘滇越铁路人字桥八百壮士’”。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出了一个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的“人”字,造就了这座不朽的钢铁丰碑。

 抗日战争与“功勋桥”之名

 在民间流传颇广的“云南十八怪”中,有一句“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笑谈,说的就是滇越铁路。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它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抵越南海防港,全长855公里,轨距为1米(现今通行的标准轨距为1.435米),所以也被叫做米轨铁路。由于铁路修筑在高山深谷之间,坡陡弯急,桥梁隧道密布,运行其上的老式蒸汽机车最高时速也只有四五十公里,是典型的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

 抗战时期,重要的铁路线

 抗战时期,重要的铁路线

 滇越铁路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修完的,它身上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的人字桥,更是亲历了近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护国运动、抗日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人字桥承载的荣辱与沧桑胜过世界上任何一条铁路桥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它最精彩的时刻,就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抗战爆发,随着上海、广州、香港等沿海口岸的相继沦陷,滇越铁路成为当时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的唯一通道。无数物资、军火通过滇越铁路到达昆明,再转运各地。这条对战局有着重要影响的交通命脉,自然被日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一系列的轰炸开始了,日军凭借空中优势,对滇越铁路实施了狂轰滥炸。而作为滇越铁路的咽喉,人字桥首当其冲成为了轰炸的目标。

 铁轨

 铁轨

 1939年12月至1940年8月,日军先后派出飞机625架次,投弹数千枚,猛烈轰炸人字桥。由于人字桥位于两山峭壁之间,日军飞机不敢过低俯冲,再加上我守桥防空部队的拼死护卫,尽管四周被炸得草木绝迹,但硝烟散尽后大桥竟未伤分毫,仍奇迹般地傲立于绝壁之上。一车车物资通过大桥运抵抗战后方,有力地支援了整场战争,而人字桥“功勋桥”的名称也正是在此时获得的。

 文 肖婷婷  图 王建福  刘原森
相关图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