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中国高铁创新的第一步
2015-12-29 
中国高铁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那次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的话说,这叫技术可以引进,但是能力引进不来,如果你不具备创新的能力,你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能力,你才能够通过引进技术,然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去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中国这种创新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于此前的积累,我把它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上一节我们讲到的京沪高铁理论启蒙探索;第二部分则是线路试验与运营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三大工程实践:广深准高速铁路、既有线大面积提速和秦沈客运专线建设;第三部分则是国产高速列车的研制与探索,以“中华之星”、“蓝箭”和“先锋号”为代表。

本章节我们重点介绍一下,中国高铁技术引进前的三大工程实践。

早在1980年代末期,原铁道部就决定从实际国情出发,把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铁路作为突破口,为将来的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积累经验。当时的铁道部没有钱,所以就得琢磨花小钱、办大事。他们决定选一段既有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力争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达到开行时速160公里准高速列车的目标。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广深铁路。

1989年铁道部成立了广深铁路提速联合专家组,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广州铁路局组成,15个重点技术攻关研究计划开始全面执行,其中八项专题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1991年12月28日,广深准高速铁路技术改造工程在石龙特大桥正式动工,由广州铁路局成立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改造的两个重点一个是改造既有小曲线半径,另一个是换铺每米60公斤的重型无缝钢轨。改造完的广深铁路,设计速度160公里,其中新塘至石龙之间设有时速200公里高速试验段。广深铁路1994年9月21日开始夜间综合试验,同年12月8日,完成了历时79天的提速试验,试验中准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74公里。广深准高速铁路1994年12月22日正式开通,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广深铁路对于中国铁路而言,是一次重要探索。据原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长江靖回忆,在广深铁路的试验中有两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一是在两列车交会试验时,强大的交会压力波竟然将列车车窗玻璃全部打碎了;二是有一次,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将一块施工人员留在钢轨间的钢板吸起来,并将车底的设备损坏了,这些现象提醒设计人员一方面要降低列车的升力,另一方面也为无砟轨道的采用提供了依据。当然这条准高速铁路的改造,不但在线路建设上面进行了探索,还引领中国铁路信号系统也进行了革新。为了配合广深铁路,19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计算机联锁系统。该系统于1991年11月19日率先在广深铁路红海站开通使用,成为中国铁路干线上第一个计算机联锁车站。

广深铁路因为在国内率先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因此被视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实验基地和当时展示中国铁路发展的“窗口”,广深准高速铁路有80多项科技成果被授予1999年度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时速200公里电气化新技术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十五)

历史:《高铁风云录》

作者:高铁见闻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本文来源:北京晨报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