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通“十二五”物流中心中部崛起“一带一路”融推进发
2015-12-29
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湖北正大展身手——
天河机场明年有望跻身全国第四大航空港,目前武汉直飞国际及地区航线已达36条,可直飞亚、欧、美、澳四大洲的东京、巴黎、旧金山、黄金海岸等城市。近期,武汉直飞罗马、迪拜的航线也将开通。天河机场成为中部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最多、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
“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现已将超过5亿美元的货物快速输出欧洲,为武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互联互通的物流优势;
湖北拥有中部最成熟的“两纵两横”四条物流大通道,全方位打通了长江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沿海城市的海铁、公铁、铁水、多式联运通道;
形成中部地区货运交易信息最大、车辆配载效率最高的公路港……
事实上,武汉物流中心建设已经初具国际化雏形。据湖北省运管局局长陶维号介绍,湖北将依托铁水公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致力于建成华中物流中心,打造中西部地区国际货物进出大通道,努力跻身物流产业的“国家队”,为武汉成为国家物流中心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物流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11月25日,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这是继武汉、黄石两大保税物流中心之后,湖北获批的第三家。
以宜昌为核心的方圆300公里三峡区域,开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二五””以来,依托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综合运输枢纽,湖北省布局建设了71个物流基地项目,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等9个建成运营,恩施货运中心等37个开工建设,武汉物流交易所等20余个正开展前期工作。
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武汉和二级布局城市宜昌、襄阳等市,依托产业特点及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长江和汉江沿线布局建设物流园区或保税区(物流中心),不断优化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推动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
武汉市围绕建设中的四环线和大型交通枢纽,依托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正在形成“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园区(中心)空间布局。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中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已达16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
襄阳市形成了襄阳北、襄阳西、襄阳东及南部的余家湖等重点物流园区为核心架构的网络布局。百盟投资集团投资的襄阳北国际物流园是湖北省现代物流重点规划项目,襄阳市“十一五”重要支持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于20000多家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吸纳就业5000多人。
宜昌市依托长江水道、铁路枢纽及三峡机场等交通枢纽,立足江南和江北两个翻坝物流运行系统,重点建设10大物流产业园,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稻花香集团投资的宜昌三峡物流园是“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首个核心重大项目,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项目,其农贸城承担本地区70%以上的农副产品消费需求的集散,成为鄂西渝东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尝综合性生活品种物流基地。
“加快全省物流园区规范发展,有利于促进省内、省外物流联系、经济交流,促进区域内分散的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向园区集聚,实现多式联运,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社会物流运行效率。”省运管局副局长闵力向记者介绍。为推动物流业发展,湖北“十二五”后两年每年列资1亿元,撬动市场投资达到122亿元。
闵力介绍,下一步,将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衔接相关产业规划,综合考虑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各枢纽节点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衔接,整合现有物流园区资源,整合依托交通枢纽建设的物流园区,整合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鼓励和引导符合总体规划并具备一定基础的物流园区规范发展。
多式联运打造中西部出口通道
武汉,九州通衢,1200公里半径圈覆盖了中国80%以上的经济发达城市。
看航空,这里有华中地区最大机场,年吞吐旅客量逾1400万人次,20多条国际航线往返巴黎、旧金山、莫斯科等地,数量居中部第一;
看水运,这里有长江内河第一大深水良港,江海直达航线可接驳远洋国际班轮,还有泸汉台快班、武汉至东盟航线直达近洋;
看铁路,京广与沪汉蓉两条世界级高铁在此交会,将武汉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紧紧相连;
看公路,这里地处全国公路网“黄金十字区”,有14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交会于此。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决定了武汉可以成为沟通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广袤国际市场的最佳中转点或分拨点:对于进口而言,外国货物通过空运、铁路或水运,先运抵武汉,再向中西部各地分拨;对于出口而言,中西部货物先聚集到武汉,再统一发往国外。
这种“聚集+分拨”的运输模式一旦形成,将大大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形成价格洼地,而武汉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武汉形容为“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意即在此。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武汉外部交通优势明显,但在城市内部各种运输方式接驳上却存在“碎片化”软肋。机场在黄陂、水港在新洲、高铁在青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又在东西湖,各种运输节点之间并无高效的转运方式,只能靠公路货运转驳,运输成本被瞬间抬高。
有时候,远隔重洋、千辛万苦运回来的货物,只节省了几十美元的运输成本,结果却被市内几十或上百公里的公路货运消耗殆荆
近年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尝试多种方式力推多式联运,充分发挥湖北省铁、水、公、空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继续在“走得好”上做文章,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已初步形成武汉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班轮运输、三峡库区宜昌至重庆载货汽车滚装运输、武汉至沪渝地区商品汽车滚装运输、“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线等多条成熟的多式联运线路。
重点发展商品车滚装多式联运、大宗物资及进口商品水铁(公)联运、电子产品公铁联运(公水联运)、中西部陆地港武汉水港公水联运、中部地区国际公铁联运、国内国际快件多式联运、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通过多式联运项目,武汉市争取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多式联运品牌示范城市”。
“十三五”期,湖北省为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结合湖北省四大产业带(京广新兴产业带、沿江复合产业带、汉十产业带和武黄先进制造产业带)发展需要,将重点打造“两纵两横”四条物流运输大通道,即京广物流大通道、二广物流大通道、沿江物流大通道和福银物流大通道。
农村物流打通到家“最后一公里”
“网上下单,送货到家。”12月24日,嘉鱼县潘家湾镇米埠村村民王晓燕向记者讲述网购带来的好处。
在嘉鱼县潘家湾镇农村综合物流中心,现场运输车来来往往。
据了解,该中心是咸宁市首家农村综合物流中心,面积360亩,总投资1.5亿元,是集农产品、农资以及生活用品交易、展示、仓储(含冷链)、运输、深加工、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农村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物流中心。
该中心成立后,充分利用紧靠武赤一级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潘湾核电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实现货物托运、货物投递、仓储保管、信息发布、便民服务等综合性功能。目前已拥有遍布全国20多个盛市的销售网络,汇集货运车6万余辆,形成了以嘉鱼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快速物流网络体系。
在赤壁市康华物流园,该公司根据赤壁市农村电商物流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要求,布局农村电商物流县级运营中心、农村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快递集中处理中心、在乡镇建设10个镇级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在152个村建设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开行5条农村物流货运班线。目前,已建成运营8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10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
“从下半年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了农村地区。现在嘉鱼县40%以上的村子都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该县申通快递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公司会选择条件较为成熟、出件量和送件量较大的村子进行布点。为了降低成本,也会选择布置代理点。
按照“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储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基地建设思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在积极推进交通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副产品、农资、生活用品流通。
目前,在全省100家农村五级客运站建立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使其成为具有农产品集散、中转配送和信息化服务等多功能的农村综合服务站。
交通运输部门重点加强与邮政、商务、供销社、快递公司等部门的合作共建,构建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目前,湖北省农村公路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均达到100%,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十二五”期,农村物流发展补助资金达1.09亿元,建成县级物流园区(中心)15个,新改建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352个。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主动作为,加强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工作,把农村物流工作做实,把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做强,让湖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变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