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沪16条“老”隧道借鉴“延东经验”待修改造
2015-12-26 
延安东路隧道的大修结束了。有市民提出这样的问题:“上海有好多越江隧道,将来也会一一面临大修,怎么办?”记者从施工方隧道股份了解到,有关方面正在结合此次在上海“心脏”部位实施的“换心术”进行课题研究,形成系统化隧道维修技术体系,服务于后期工程。

16条隧道待修改造

据了解,目前上海已建成穿越黄浦江、长江和苏州河等的隧道共20条。到2020年,黄浦江上越江设施的总体规模将达到99个车道,其中外环线以内的越江设施中,隧道车道数占70%左右。

目前,4条越江“老”隧道的大修和改造已经完成,其中包括2004年竣工的复兴东路隧道。其余16条2000年后竣工贯通的隧道也将陆续进入待修改造的阶段。未来,上海城市隧道工程即将由大规模建设很快过渡到大面积维养阶段,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将面临大修或改造。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成熟的、适用于盾构隧道全断面快速检测与监测、安全评估预警、修复及系统养护技术。

大修数据系统“保驾”

此次延安东路隧道大修施工方隧道股份路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利用BIM技术建立隧道三维实体模型、施工机具模型,并在施工方案拟定工作面处进行组装完成虚拟施工模拟,通过虚拟施工可直观地显示出传统二维设计中的“视野盲区”,预见多作业面立体交叉施工时的空间“打架”现象。从大修之初开始贯穿始终的3D扫描更为隧道建设建立了数据化健康病历,为隧道未来运营或大修提供可追溯性资料,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的数据同步。

相关人士介绍说,本次结合延安东路隧道大修的课题研究,根据隧道施工时的参数和本次大修时的检测数据分析施工参数在隧道后期沉降、变形、渗水的影响。大修过程中,有关人员比较了南、北线两条隧道的施工参数和检测数据,分析不同的盾构设备、同步注浆方式及注浆工艺、井接头方式对隧道沉降、变形、渗水的影响。

最后,课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数据存储系统,可以让用户在电脑上、手机上或iPad上做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下载。数据存储系统包括项目基础数据,如施工图纸扫描件、施工方案电子文档、现状检测数据、人物访谈内容,以及对比分析内容,为后续隧道长期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2015上海十大微信公众号评选火热进行中,谁进十强,就差你一票!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腾讯大申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