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整体走出国门『第一单』
2015-12-17
何华武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主持了数十项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勘察设计、咨询评估和技术决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工程,并组织了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系统集成总体优化。
2015年10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尼企业联合体签署组建合资公司协议,共同负责总长约150公里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是中国高铁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从竞标方案提交后日本派遣特使进行游说,到印尼退回中日双方提案,再到中国最终拿下项目,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中方此阶段工作负责人,我亲眼见证了这段曲折博弈的历程。
日本7年前就盯上了雅万高铁这块“蛋糕”,不仅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还不断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推广他们的“新干线模式”。与日本相比,我国今年3月底才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不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高铁拥有一份特有的自信。有两个例子为证。第一个,海南高铁自2010年底开通运营以来运行状况良好,而当地的气候环境与印尼非常相似。再一个,去年印尼总统佐科来北京,专门试乘了京津高铁,给予高度评价。
8月10日,中国正式向印尼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方打出三张“好牌”:其一,设计方案。无论是线路走向、场站选址、速度目标值,还是设备选择、综合开发、人员培训,都设计了多套方案供印尼“优中选优”。其二,建设工期。承诺3年工期,预计2018年底建成,2019年初投入商业运营。其三,商业模式。以合资公司命运共同体模式建设和运营高铁,这是为印尼“量身定做”的。
收到中方报告后,印尼政府专门聘请第三国咨询公司评判中日方案。有媒体形象地说,这是一嘲选美比赛”。然而,“比赛”前夕,几家媒体“巧合”地重新炒作起所谓“巴士质量门”等事件来。一时间,有关中国高铁安全的负面舆论甚嚣尘上。而就在“比赛”前一天,我们又收到了评委围绕报告提出的30多个问题。为全力答疑,我们连夜进行准备。第二天,经过3小时质询,评委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笑容却让日方感到不安。他们再次派遣特使访问印尼,并开出了降低贷款主权担保比例等优惠条件。一时间,印尼陷入两难选择,原计划8月底公布结果,却一拖再拖。直到10月1日,经过认真、反复权衡,中国方案成为印尼最佳选择。
曾有日本官员对中国承诺的“3年工期”提出了质疑。其实,他忘记了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除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提前施工外,其余仅用2年7个月就完成了项目施工,3年2个月便正式运营。
也曾有人对项目的商业前景表示担忧。其实,作为印尼首条高速铁路,一旦建成后将把两地间交通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不但能直接拉动印尼冶炼、制造、基建、电力、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还将促进沿线新城建设、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高铁运营6年可望实现盈利。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外交”,铁路满足了民生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更隐喻着“中国号”快车的不断自我超越。在人口稠密的东南亚拿下第一条高铁,对于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尝两种资源,进一步打造品牌、推动高铁走出去,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