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代老桥要拆村民搭帐篷守护
2015-12-17
远望去,襟湖桥十分古朴,风景秀丽
为了守护这座桥,村民在桥上搭建帐篷并挂出标语
桥头立着石碑
在高淳老街附近的官溪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老桥襟湖桥,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桥承载着村民的记忆,是他们出行必不可少的通道。可近日,襟湖桥要拆除的消息让大家忧心不已,还有老人在桥上搭起帐篷护桥。现代快报记者昨天获悉,老桥改造属于芜申运河整治项目一部分,列入市级文保的四个拱仍原址保留,后来改建部分的拱梁则拆后重建。
现代快报记者陈彦琳/文邱稚真/摄
现场
老人搭帐篷守夜,防止施工队拆桥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桥边看到,这是一座十分古朴的老桥。桥为南北向,桥两侧砌着石栏,分节设置莲花望柱。中间两对望柱顶端装饰着石狮,雕刻细腻,形态逼真。桥两头各用石板铺设13级台阶,整齐美观。
桥上有许多摊贩,人群络绎不绝。村民们说,襟湖桥自明代以来就是老街居民外出的主要通道之一,如今它更是老街景区重要组成部分。
桥上有一个用塑料布搭的帐篷。桥上摆摊老人说,这是村民为阻止施工队拆桥,搭建来守夜的。老人指了指河面,不远处,一个浮吊机正对着拱桥。“那就是来拆桥的。”
襟湖村村支书马小顺介绍,几天前,施工队突然出现,将桥两头的出入口封了起来准备拆桥,村民们便自发组织起来将封挡物拆除,阻止拆桥。
前晚,村里老人在桥上搭了帐篷守夜。73岁的马兴隆说,他和另一名老人在帐篷住了一宿。“白天,我们人都在桥上,拆桥的不敢动,就怕施工队晚上偷偷动工。”
讲述
老桥400多岁了,仍是出行重要通道
襟湖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已有400多岁了。原为七孔石拱桥,是古代高淳最大的桥梁。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因桥标高不适应水运业发展和泄洪需要,将中间三孔合并成了一孔,改建成五孔人行桥,对大桥桥身进行了改造。
唐大爷说,“老桥头”“新桥头”“大桥路”等都是高淳人耳熟能详的地名。高淳八景之一的“官溪夜泊”,说的就是渔船夜泊襟湖桥边的景色。“老桥历经风吹雨打,经历那么多战火都没毁掉,为什么现在反而要把它拆掉?”唐大爷激动地说。
老桥为何要拆?村民们听说,因为芜申运河要拓宽航道,所以要拆了老桥中间的拱梁,另外,相距400多米,与老桥平行的新襟湖桥也要拆除。新、老两座襟湖桥分别承担着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不同功能。“拆了桥怎么过河呢?要拆可以,但拆完必须重建,让我们可以通行,这是最低要求。”
回应
老桥先拆后建,正在讨论建设方案
关于老桥的拆除问题,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交通局芜申运河南京段整治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刘利介绍,襟湖桥老桥与新襟湖桥都位于芜申运河段,由于不符合通航要求,两座桥都需要拆除再建。
刘利表示,对于老桥的拆除工程,周边村民有误解,老桥要拆除的是1993年为了方便通行改建的部分,也就是拱梁部分。老桥两侧的四拱是南京市文保单位,会原址保留。老桥拆除工程和相关方案已申报文保部门审批和同意。
刘利说,正是考虑到居民的出行,所以新老两座桥的拆除采用不同的方式,新桥先建后拆,老桥先拆后建。新襟湖桥将在另外的公路桥建好之后拆除。老桥由于涉及文保单位,指挥部正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讨论拆除建设方案。老桥再建后仍是人行桥,但要考虑到风格协调、满足航道通行要求。本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