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慧改变交通-浙江
2015-12-16
智慧狂想
什么是智慧交通?
像是提升我们办公效率的OA系统?不,尽管它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转变,解决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问题,但它只是基于单一业务流程,缺乏融合度的单一功能;
像是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不,尽管它的参与主体开始多元化,功能也从面向政府到面向公众服务转变,但它不具备数据的整合功能,在全局的分析、判断和决策上,它只能说是智能应用,而不是智慧交通。
是可以网络约车的应用软件?是物流信息平台?……是,也不是。比之前面的形态,它们同样也有“互联网+交通”的基因,更体现业务流程跨部门深度整合,以及主动服务和科学决策的运行模式,但它们依然不是智慧交通,充其量是智慧交通在某个领域的呈现。
那么,什么是智慧交通?
信息化的盛宴
在交通领域,当2010年11月宁波首次在国内明确提出智慧交通这一概念——更早些时候,IBM在2008年提出了“智慧的交通”理念之后,“车与路”、“车与网”,还有“车与人”、“车与车”互联互通的智能化应用,吸引着许多“潮人们”纷纷体验。
似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世界转换了“画风”:电子导航、网络约车、手机订票,以及船舶不停靠检验、非现场执法等新词汇层出不穷,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这个传统行业突然变得异彩纷呈,充满奇趣。而我们的日常则被交通的智慧因素闪电般合围。或许一开始,老家的小伙伴还惊讶“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而今当他们一样惯常地在手机上规划行程时,智慧交通正迅速被我们习以为常。
除了直白的出行体验,或许还该多点深邃些的体悟。无需撞大运,你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预选畅行路线,除非连手指都懒得动;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随车的视频监控无疑更显刚性的安全约束;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很有“掌控的感觉”,大至全网的运作实况,细至某一时刻城市出租车的实载率,全在他们的“上帝视角”之内。“互联网+”的风口之上,随风潜入的改变,不只是技术手段,还有行为习惯、管理模式。
自生长的业态
改变,以至于颠覆。
回顾交通运输行业的“智力发育”史,从早期的数字交通(DTS),到此后的智能交通(ITS),再到如今的智慧交通(STS),三个版本——即便智慧交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远未形成闭环——但相较于前两者,其理念上和实践上的提升与发展已愈见清晰:智慧交通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主动感知人的需求,按需为人服务的全新行业形态。
现在的交通管理系统不可谓不多,即便是数字的、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都解决了交通的局部问题,但是无法从整体上提高交通的效率,实现传统交通到智慧交通的提升。好比一棵棵单独的小草、大树,一个个孤立的虫子、小鸟、老虎、大象,凑在一起,充其量是一个动物园,只有把它们放入大自然中,才会形成一个可循环再生长的生态系统。
智慧交通所表达的,是一种始终开放创新的发展模式,一种持续融合提升的发展动态。其不断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交通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理论融入到交通领域,根据各类交通参与者的不同需求,整合创新业务,从而提升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促进行业经营结构、企业结构、动力结构的调整,推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转型发展。
风口上的狂想
现实中,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所显示出的“智慧”力量以及云技术,超乎想象。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的是道路通阻情况能像天气预报那样精确、提前发布,对此,成立不过数载的全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表示,积累更多的历史数据后完全可以实现;而种种迹象表明,完成了中国物流信息化启蒙的国家物流平台,所着眼的是如何更有力地撬动一个百万亿量级的市常
再想象一下,譬如“互联网+ETC”,以ETC为基体,不难想象一个“上得了高速、进得了商圈、下得了停车尝回得了家园”的一卡多用、联网多用的未来生活场景。那么,其间再强化汽车本身的变化,例如车上感知、车上的平台通信,以及用于交通安全管理、用于自动驾驶等等方面、通过感知和协同,实际上进入到一个以卡为媒、无所不集,最后变成一个以云为核心的下一代用户体验的新的台阶上。
颠覆之后,交通依然是交通,交通也将不再是交通。较之以往,把传统交通比作智能电饭煲的话,智慧交通最终形态或许是科幻作品中能跟你玩冷幽默的机器人,未必那么“聪明”,但针对你我需求的满足,它必然在供给上更加精准,选择上更加全面,内容上更加个性。
(原标题:[浙江]智慧改变交通-浙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本文来源: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