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明珠南湾湖畔的睡仙桥村:神仙“睡”出来的小乡村
2015-12-04
村里,楼房建筑风格统一。
夕阳下的睡仙桥村
记者刘瑶贺笑天文李康摄影
核心提示相传神仙张果老在河中放鸭子,不经意间在桥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鸭子变成天鹅飞走了,这桥就成了“睡仙桥”,传说里的精致小桥陪伴着一棵茂盛的大河柳树,成为睡仙桥村的核心,在豫南明珠南湾湖畔,悄然熟睡。近日,我们走进被评为今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一、河南省唯一入选的特色民居村——睡仙桥村,试着把这最美村庄唤醒,带您瞧瞧她有多醉人。
看民居:徽派风格“穿衣戴帽”
雪后初霁,太阳展颜,记者从信阳市中心城区驱车十余公里就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村庄。
不用费力辨认,被绿油油的茶山衬托得雪白耀眼的徽派建筑,就是睡仙桥村。美丽的南湾湖分出“枝杈”,依偎在村旁,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古老的睡仙桥横卧其上。
主干道两旁,村民们三五成群,正围坐在火盆边,边取暖边唠家常,时不时飘来阵阵笑声。
上午9点半,三角小花园后的杂货铺已经门庭若市,51岁的老板娘姚平刚刚顾得上端起一碗用红油代替芝麻酱的信阳改良版热干面。这是她今天的第一顿饭,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三四点起床去30里地外的批发市场进货,在政府按照徽派风格统一“穿衣戴帽”改造过的大屋里度过忙碌的一天。跟多数村民一样,姚平说不清豫南民居何时演变为了徽派和现代建筑风格,只念叨着“我们这的普通屋子就是这样氨,干净整齐,就是村民最满意的改造。
说话间,一辆垃圾清运车停在门前,姚平上前打招呼,“这也是村里掏钱雇的工人,每天准时顺着主干道,家家户户挨个收垃圾。以前破破烂烂的村子你是没见,现在干净多了。”这背后,是村里按照“绿化、净化”标准改善村容村貌所做的努力,全村新安置百余个垃圾桶,日处理污水五吨的污水处理机也已投入使用。
“早两年村里有钱的都去信阳市里买房子了,现在村里这么好,根本不用出去。”姚平说。
观村貌: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离村口大约300米处,一个打理十分整洁的小院里,竖立起两栋有别于村里其他徽派建筑风格的小楼,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乳白色的墙面,像是刚砌的,房顶与屋檐之间,还刷有一层嫩粉色的墙灰,格外别致,房间内空调、冰箱等家电更是一应俱全。
小院的主人名叫张军,今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睡仙桥村人。平时,白天他很少待在家,会接一些建筑工程的活,挣钱养家。
走进小院,张军的爱人董家云连忙放下手中的扫帚,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暖和暖和。回忆起当年的村容村貌,董家云用“穷”、“破”俩字来形容,“土房子、木窗,门都关不严实,房间还可小,几口人挤在一起生活,现在居住的位置,早些年还是一个水塘呢1
“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张军夫妇最初的梦想,而睡仙桥村巨大的变化,更是让夫妻俩的梦想照进现实。“这都是俺老公亲自设计的,谁也没教,自学成才。”指着院子里那两栋别致的“小洋楼”,董家云自豪地说。
张军设计的房屋非常“走心”,其中一栋“小洋楼”专门建在了临街处。“等村里人气旺了,就把临街的那面墙敲开,进点生活必需品以及和旅游相关的产品,做点小买卖。”当然,这只是张军夫妇第一步的设想,“如果旅游业真能带动村子的发展,俺就涉足服务业,开个农家乐。”董家云说。
其实,早在半个多月前,董家云就已辞掉在信阳市区的工作,暂时在家当起了全职主妇。“进城上班得骑三四十分钟的电动车,天凉了太冷。家是根,如果在家门口就有挣钱的机会,我选择待在家门口。”
聊未来:茶叶是村子的灵魂
与张军做邻居的,是亲兄弟张进一家。
“俺这房也是新盖的,占用的是块老宅基地。”与张军家已嵌上灰瓦的住房不同,张进家的房子,屋顶很平坦,原来这是张进特地预留的一块“空地”。
“打算在这儿做农家乐生意,到时候房间数量不够了,还得加盖呢1张进说,目前,全村正常经营的渔家乐只有两至三家,从去年开始,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村里正在打造自然生态旅游和包含茶叶园在内的观光农业旅游等项目,主干道的民房改造是第一期,慢慢地还会吸引个体老板来投资。”身为睡仙桥村村民代表的张进,经常参加由村里组织召开的代表会议,所以对整个村子的发展蓝图有清晰的认识,并且非常看好这个项目。
睡仙桥村作为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茶叶自古以来就是村民的生计来源。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途经睡仙桥村。他看见几个乡女正在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脖。康熙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匆忙回京。其实太后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无大玻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得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一摸,原来是从睡仙桥采来的茶叶还在袋中,几日过去已经干了,香气自它而出。太后令人泡茶品尝,果然清香扑鼻,眼不肿了,胃也不胀了,高兴地夸赞“信阳睡仙桥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康熙皇帝见太后高兴,传旨将睡仙桥附近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茶叶对于睡仙桥村的村民来说,有一种溶于血液的感情,“茶叶是村子的灵魂,发展旅游业不能忘了‘根’,说啥都得和茶园相融合。”张进说。
盼受益:村民希望“被规划”
村里多山,耕地以梯田为主,各村民组均依照位于不同的山谷而分。在村委会偶遇的陈老太,热情地把记者引到主干道尽头的东南方向、山上的几个村民组。不看不知道,原来被白花花的徽派建筑夹在其中,主干道尽头、茶山的方向,仍有许多户睡仙桥村的人家散居着。
“以这条公路(县道011)为界,上面我们这几个(村民)组还没规划。改造的都是主干道两边的房子。你看,我们这里的老屋子都是这样的,没啥特点。”希望“被规划”的村民老赵,指着自家土房说,“没有下面的好看。”
趁着空闲回家小住的大学生小张也在思考村里发展旅游业的“大事”。
“村里翻新修建的第一套民宅就是俺家,现在成了全村的样本,改造前这房子还是土墙呢,特别破。”小张站在自家房屋门前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改造成果,他的背后现在是两层高、朝南的气派徽式民居,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精美如诗。
“大约在两年前,旅游部门拨了专门的项目款,计划对全村民宅进行翻修,统一建成徽派风格,当时还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政府花钱改建老宅,搁谁身上都愿意。”小张说。然而,仅仅按照规划改造民居在小张看来还远远不够。
“如果要把村庄整体做旅游开发,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到位,现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主干道双向双车道,太窄,承载量大的公共停车尝游客接待中心等还在修建中,尽管我们村有睡仙桥的传说,有大河柳树和古桥的景观,还新建了湿地公园和一个反映豫南农耕文化、展出农具的民俗博物馆,可基础设施跟不上就留不住游客。现在来我们村玩的,都是停几个小时就走了。希望慢慢会好起来。”小张说。
作者:刘瑶贺笑天文李康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本文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