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30年,奋斗在路上
2015-11-27 
子曰:三十而立。这对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而言,是同样的道理。从1985年成立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到2010年更名为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再到如今,30年奋斗披荆斩棘,他们把奉献的丰碑立在了云岭大地的一条条公路上。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从乌蒙山巅到怒江峡谷,从滇池之滨到澜沧江畔,彩云之南的公路交通建设成就裴然,为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奠定了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矗其中,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用科研的力量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11月,在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喜庆30华诞的日子里,天空中的彩云,大地上的路桥,仿佛都化作最吉祥的哈达,敬献给这个光荣的集体,给那些平凡的奉献者。大家为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未来,一路向前!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云南省公路局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长期从事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相关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全省公路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全省公路状况和交通量调查及信息管理,评价路网服务水平,为行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负责全省公路网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的技术保障,为长大桥、隧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负责为县乡村公路建养及抢修保通提供技术支持;负责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的编制;研究行业发展政策,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44人,离退休职工57人。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在职人员96.5%。机构设置为:5个管理部门,8个研究所,兼营5个经济实体。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试验检测资质及桥隧专项检测资质);云南云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特殊独立大桥专项监理资质);云南公科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省交通厅颁发的公路养护工程一类资质,省建设厅颁发的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及公路路基、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云南云路道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公路行业设计乙级资质);云南兴业交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省建设厅颁发的公路行业设计丙级资质)。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公科院”)成立30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托行业,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以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科研院为发展主线,以“抓科研、促服务”为推手,紧密结合全省公路建管养等各项工作,坚持公路科技创新理念,以行业技术保障支撑为目的,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大科研设备设施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公路科技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强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科研院

30年来,公科院的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不变的是发展理念———从科研单位的发展规律看,一流的科研院所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有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及学术带头人;二是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三是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四是要有吸引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平台和氛围,并为他们成长为一流人才提供环境和机会;五是文化内涵要形成品牌特色,具有较强软实力。

一直以来,公科院朝着一流科研院所的目标发展。“十二五”以来,稳步迈向“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公路科研院的目标。其中,科研的软实力增长明显,科研项目、申请专利、编制标准、荣获奖项、培养人才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见:“十二五”成就)。同时,硬件条件极大改善。“十二五”期间,公科院在科研硬件设施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在的科研硬件设施已初步达到了“西部一流、国内先进”水平。投资22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6300多平方米的科研试验基地在2012年9月份投入使用。通过持续的、特别是近5年来的大量投入,目前该院已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试验仪器设备,科研设备仪器总值已近4000万元。

其中投资近700万元引进了全套英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设备,初步构建了耐久性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体系,能满足耐久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各项研发工作。目前,公科院具备了包括集料、沥青、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沥青混合料研究、实体路面测试与检验于一体的综合科研试验能力,使该院沥青路面方面的技术能力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省沥青路面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此外,公科院购置了用于隧道长距离地质超前预报的TSP、先进的地质雷达、用于对桥梁结构的工作性能及承载能力进行检验评估得的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动态数据采集仪及用于桥梁荷载试验测试的模态测试分析系统及结构分析计算软件等设备。同时,将技术先进的光纤传感器及无线检测系统应用于桥梁施工监控及运营期监测中,实现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监测。这些先进设备仪器和技术的使用,使该院在桥隧方面的试验检测能力在西部省级科研院所中处于领先水平。

新通过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路面材料及工程技术研究一直是该院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之一,也是公科院的优势。2011年,省科技厅批准认定的“云南省公路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全面完成3年建设任务,在连续3年的省科技厅考核中,考核成绩在全省近百家工程中心中名列前茅,均为优秀,2014年签订了新的3年发展任务书。

依托于研究中心的3个研发平台,沥青路面耐久性、再生材料及快速检测方面的研发能力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公科院的“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创新团队”是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省级级别的技术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已完成建设任务并向省科技厅上报验收材料,正在等待上级部门验收认定。另外,2015年公科院正在配合公路局积极向省发改委申报“云南省高原山区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研究中心”,已获通过。

该院依托下属的云南路面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路面再生创新团队,首次研发出了新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形成地方标准。此技术将温拌再生剂运用于旧沥青混合料再生中,使旧料高掺量成为可能,并降低施工温度至120℃,同时利用了旧沥青标号低,粘结力强的特点,使再生的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不低于新拌沥青混合料,而成本与普通混合料相比可节约30—40%。2014至2015年,该院成功将该项技术在我省的大中修项目和国道改造项目中推广应用286km,与完全采用新料相比,直接节约建设成本近4000万元、节约燃油77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5吨,全面实现了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经过多年科研人员的攻关,该院自主研发的“连续式纵向摩擦检测系统”在我省公路建管养中发挥了较大的技术支撑作用,完成1.2万km检测任务,创造了540余万经济效益,此项成果形成云南省地方标准已由省技术监督局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颁布,这为今后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变推进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公科院贯彻服务兴院的宗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确实实践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为该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试验检测。公科院以交通运输厅和质监局委托的竣(交)工验收检测、质量抽检和公路局下达的公路桥梁检测、路况综合检测考评为主,并积极参加桩基检测、桥梁监控,隧道监控等市场项目的竞争,承接各方委托的各种试验检测等,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了品牌,开展技术服务项目496项,合同额3.2亿元。

工程设计。“十二五”期间我院参与公路设计技术服务项目134项,业务涵盖项目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大件运输加固设计、危旧桥梁加固设计、路面设计和养护修复设计等,合同额2.68亿元。

公路监理。“十二五”期间我院参与了51个各级公路的监理技术服务工作,合同额1.95亿元。

工程施工。“十二五”期间我院参与公路工程施工类技术服务项目91项,合同额1.5亿元。

科技成果和技术能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是增强了公科院的实力,二是弥补了科研经费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全院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的福利。

活连续4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公科院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他们的活力源自团队建设,特别是院党政领导班子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1年,公科院创建成为盘龙区文明单位;2003年,创建成为昆明市文明单位。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连续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创建工作不仅树立了公科院的形象、品牌,更重要的是使全院职工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公科院树百年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矗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公科院进一步新编、修订了涉及党风廉政、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工资待遇、财务税收、安全生产、综治维稳、节能减排、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事务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规章制度30余项,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提升效率。

全院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四群教育”、“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当先锋,走前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党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成立了6个基层党支部,形成了健全完整的基层党组织机构。5年来,院党委紧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放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狠刹“四风”,切实提高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从业意识,在全院形成了廉洁、公正、务实的工作作风。

公科院的品牌效应不断现显,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交通部公路科研院、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东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公科院加强项目合作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质量,更进一步提高公科院在全国的知名度。

5年来,公科院先后邀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等院校、英国COOPER公司总经理、南非小型加速加载设备专家、法国PR公司执行官、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院里进行交流讲学;承办了云南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交流大会,推动全院科研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每位到访的专家教授均对公科院现在的科研综合能力给予高度肯定。

本版照片均由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

“十二五”成就

●申请专利———累计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授权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的成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路面弯沉自动检测系统”、“连续式路面磨擦系数检测系统”为代表的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院在试验检测仪器自主研发方面已处于全国省级科研院所的领先水平。

●编制标准———完成了《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道路用阻燃用沥青混凝土》《温拌沥青混凝土》3项国家标准编制发布工作(均已实施);完成了“纵向连续式路面摩擦系数测试系统”“云南省硫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3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发布工作,现阶段正在编制标准5项。全院科技人员在全国各类科技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篇,被EI收录4篇。

●荣获奖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9项、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技术奖2项、云南省公路学会交通技术奖12项,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被评价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自身科研特色,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项目———共承担各级科技项目52项,投入研究经费5000余万元,截止目前已鉴定验收39项,在研13项。承担了涵盖高速公路建设、二级公路改扩建、干线公路路面养护、桥隧质量控制及快速检测、评价、加固,公路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及新技术推广项目,完成了以“锁蒙高速公路路面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远程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云南干线公路改扩建支撑关键技术”“新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硅藻土在西南地区的推广应用”“公路水毁动态监测及易发路段预警技术研究”等为代表的一批有水平、有影响的科技项目。

●培养人才———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为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获交通运输行业十佳科技英才称号,1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才称号,1人获云南省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兴滇人才提名奖,选送了一名工程师为赴美国访问学者。目前,在路面技术、桥梁技术、隧道技术、试验检测技术上,已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十三五”展望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在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公路科研院的基础上,科学研判发展趋势,科学勾画“十三五”发展蓝图,确保该院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体制下,建立起全新的、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起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执行力的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给公路基础设施带来的发展机遇,找对方向、走对路子,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未来5年,将充分利用科技平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检测(道路、桥梁、隧道)、特殊设计、安全评价与应急保障、交通资源节约、环保新技术、咨询服务、地方行业标准与指南等其有优势的领域,合理配置、整合资源,加大市场占有率,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下,进一步增强院下属经济实体的发展活力,积极寻求发展转型的合理化方式方法,加快升级转型、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增长机制,获取更高层级的资质,提高市场准入资格,通过实现升级转型的路径,提高经济实体发展力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