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藏区新貌:鄂拉山隧道在高原冻土层创造奇迹
2015-09-23 
从省会西宁到江源玉树,80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正在加紧施工的共玉高速公路自然要新建一个又一个穿越大山的隧道,鄂拉山隧道就是其中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

时值深秋,青南草原上寒气袭人。记者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鄂拉山隧道施工现场,造访草原深处的另一片天地。

在已经贯通的右线隧道口,施工人员铺设路面的忙碌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今年是鄂拉山隧道紧张建设的第四个年头,右线隧道已于8月17日贯通,目前正在进行修建水沟电缆槽、安装保温防火板等附属工作,而左线隧道口不时地传来大型机械的轰鸣声。项目总工程师蔡明玖说:“这里是高海拔地区,含氧量为60%,洞内更是低至40%,在高寒缺氧的条件下,每个洞平均每天只能掘进约2.6米,尽管条件艰苦,左线隧道也已经掘进到分界点,还有400多米就贯通了。”

生态环境脆弱、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向来是高原道路施工中的三只拦路虎,让人难以想象的是:4年里,面对如此严酷的施工条件,大家需要克服什么样的困难,又要创造怎样的奇迹?

蔡明玖说,在他们所承建的13.5公里的标段中,管段建设需要穿过565米长的冻土区,特别是在隧道口,海拔高达4303米,施工难度更是难上加难,目前这条隧道是世界在建最长高原冻土公路隧道。此外,这里的年施工期仅有4、5个月,加上机械施工效率低等因素,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早日打通这个通往青南藏区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隧道施工不分白昼,每天都有3个班组循环作业。目前,左线隧道工程约有300人轮流进场施工,4年里,这里的隧道作业人员流动就达到了2000人次。

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工程建设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建筑大军用心血和智慧来浇灌。所以,鄂拉山隧道从路基到桥涵建设都是他们创造的建设奇迹。

施工中,他们采用黑色遮阳网技术,解决了多年冻土隧道口边仰坡冻土坍塌难题;采用自进式锚杆和保温挡墙技术,解决了隧道口边坡防护施工难题;采用低温早墙混凝土技术,解决了冻土隧道支护施工难题;(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和洞口密封保温技术,解决了隧道冬季施工难题……而在这一项项的科技创新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寒区路基边坡植草防护工艺。

鄂拉山隧道经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因此生态保护要求极高。建设者们在处理鄂拉山隧道道口那十多公里的路基时,就因地制宜地想出了绿草护坡的办法。他们说,用老方法浇灌混凝土护坡,虽然能满足共玉公路的技术要求,但因海拔太高,时间久了,混凝土也会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被冻裂,最终还是会影响生态环境。

如今,长达10多公里的路基两边,20多万平方米的绿草护坡,犹如大地上的守护神赋予这里无限生机,望着满目黄绿,记者不禁感慨:在这藏区腹地,生态保护意识竟是绷得那样紧,为了生态安全人们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蔡明玖的说法,保护好建设沿线生态环境的承诺,就像熊熊烈火在建设者们的心里生生不息。

如今,这条建筑大军付出汗水和投入大量新技术的公路,这条筑路大军投入巨大精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公路,还有400米就要贯通了。到时候,来往于这条公路上的藏区群众,不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还会大大减少以前寒风暴雪阻路的危险,更对藏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奠定雄厚的基喘…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