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公交都市建设成效初现四成市民优选公共交通
2015-09-23
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火车、地铁与公交实现零对接
从2005年到2014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至291.9万余辆,10年增长了200余万辆,不仅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公交都市”的理念逐步清晰,2012年10月,郑州被列为国家第一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之一。
日前,记者获悉,2年多来,郑州“公交都市”建设稳步推进中,公共交通出行率由20%增加到40%左右,郑州公交都市建设成效显著,用一个词来说:棒棒哒!
地铁+BRT撑起骨架
快速公交网络体系
国内领先
陇海路快速公交建设正酣。记者从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了解到,10月份,陇海路快速公交将现雏形。等B5加入BRT大军后,郑州市快速公交将形成“三主四十一支”、总长超七百公里的线路网络体系,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而在轨道交通方面,《郑州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其中地铁1号线运营平稳有序,承载了市区10%左右的客运量;地铁2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5号线和2号线南延工程一期等轨道交通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前期进展顺利。
常规公交方面,2013年至2014年底,新开线路49条、调整优化线路93条,常规公交线路达296条。目前,已初步形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营高效的“快、干、支、微”公交运营网络。
“大数据”支撑
监管决策更科学高效
建造大数据平台,利用数据来支撑科学的监管和决策,是郑州市的新尝试。
2014年,郑州市初步建成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郑州市公交公司监控调度中心、轨道公司监控中心、出租车监控调度指挥中心、长途客车监控调度与联网售票系统、郑州市公共地理信息服务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构建了统一的城市公共数据资源中心。
而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建立统计分析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指标,能够提高企业营运决策、公交指挥控制决策、交通流量预测、乘客流量预测、线网调整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已初步实现多方式多层级的协同调度指挥。满足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的需求,实现城市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的科学合理指挥调度;实现重大社会活动、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等特殊事件发生时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不同层级的指挥调度的实施和预案管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公交车运行故障、线路车辆分布失衡等日常运营事件发生时及时的线路层级的指挥调度。
公交出行绿色+智能
信息化建设领跑全国
打造绿色和智能公交是郑州公交的“亮点”与“特色”。
数据显示,两年来,郑州市累计投入17.6亿元,实施了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新购新能源公交车辆1263台,新能源公交车达到2695台,占车辆总数的43.6%;统一升级、完善公交车载终端设备,所有公交车实现GPS监控全覆盖,并利用门户服务网站、交通一号通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电子站牌信息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换乘查询、车辆位置、公交畅行等信息服务,郑州公交信息化走在全国同行前列。
2014年10月,郑州市又成为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拿着“一卡通”,全国50多个城市都能坐公交,城市“一卡通”系统已进入一个由点到面、由单一到多元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发展“智慧城市”、创建“公交都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约四成人靠公共交通出行
相当于每年领500元“补贴”
而随着公交都市建设的推进,公交的吸引力也逐步提升。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郑州市代表报告的数据显示:郑州地面公交现日均客运量达280多万人次;轨道交通开通以来,运送乘客5000余万人次;城市整体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近40%。
而单就公交这一项来说,2013年,郑州公交为乘客降低出行费用共计16.3亿元,平均每人次出行支出比运营成本低1.58元,相当于给每位公交族年补贴约500元的交通费用。
小科普
公交都市:是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在交通和环境资源等条件约束的背景下,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它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理念,通过打造发达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立有利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形态,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出行结构,辅以必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大象融媒东方今报记者张雅平特约通讯员秦丽娟董万胜/文首席记者袁晓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