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畅行无阻乌鲁木齐交通枢纽成型
2015-09-18
一座座桥梁纵横交错、一个个隧道穿山越岭、一条条高速横贯东西,一架架飞机飞跃南北……60年弹指一挥,60年沧桑巨变。这种变化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是直观的,更是深远的。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坚强正确领导下,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建设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搭建了城市道路、公路、铁路、航空等组成的立体交通网,实现了新跨越。
2000多年前,新疆作为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重要交通通道,成为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和东西方贸易走廊。而今,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正重启亚欧财富走廊,交通运输合作是先行领域和重要基础,在新的起点,乌鲁木齐在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的道路上延伸腾飞……
1构筑立体路网
市民感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市民刘新丽说,今天,不管走在火车南站、机场,还是华凌、美居、西山、六道湾等地,都能看到立体的高架桥。
蓝天、白云、河滩路五层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这是一张照片的内容。每当有人在网上调侃"你们新疆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现在还有人骑马?"刘新丽都把这张图片发过去,很拽地说:"自己看呗!"当然那边回应要么就是暂无应答,要么就是"这是新疆吗,太现代化了。"
图片的那座五层立交桥,就是2012年建设"田"字路的其中一部分。东外环通过克南高架直接进入西外环;西虹高架连接西外环高架;火车站高架与新建雅山隧道相连、西山高架与乌奎高速连接……如今自己行驶在30多公里的高架桥面上,越过一层又一层高架,穿越叠加的隧道,仍然颇有感慨。
喜看变化:在修建"田"字型快速路之前,乌鲁木齐只有外环路和河滩路两条快速路。
由于自然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市的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哑铃"形,南部为旧城区、北部为新城区,中间狭长的部分受地形限制成为整个道路网的瓶颈部分,城市南北交通联系不畅。2012年~2013年,乌鲁木齐实施了市政史上最大一项工程,修建"田"字路。
如今"田"字型快速路像太阳一样发挥辐射作用,让快速路网通行能力提高了30%。编制过首府快速路出行指南的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邹智军说:"建设’田’字路最大的作用是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来看,’田’字路作为城市快速路网,实现了外环线内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目标。"
2014年,首府快速路工程继续向东、向西延伸,其中克南高架东延,今后还要与规划的东二环连接,西山高架二期与乌奎高速连接。东二环开工,东绕城高速也将力争年内通车,围绕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乌鲁木齐"三环十五射"快速路网骨架初显。
今后,乌鲁木齐将逐步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支路为道路网基础,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
记者观察:交通路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也是承载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矗乌鲁木齐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更是交通要道。
五年的工程量,两年时间完成,"田"字路的全线通车再次展现出"新疆效率"。如此壮大的工程,若非亲身体验,难以感受其魄力,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新疆人的自信、乌鲁木齐人的自豪。对于乌鲁木齐路网规划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
2完善公交体系
市民感言:"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BRT开始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本来不宽的道路中间又隔开的两条BRT专用道,想想就是浪费。"家住铁路局的吴馨平,工作的地方在长江路,所走的线路与BRT1号线一样。
2011年,BRT开通后,她依然开着私家车上班,有一次下大雪就没开车,试着坐了一次BRT1号线,"真的让我有点意外,不到40分钟就到了,平时开车要50分钟,从那以后,我上班基本就坐BRT了。"
"地铁也开工了,父母经常到工地附近转转。"吴馨平说,父母在北京、上海坐过地铁,乌鲁木齐也将有了,他们就希望能尽快在家门口坐上地铁。
喜看变化:面对交通拥堵、车辆激增,2011年,BRT1号线、3号线成功运营,改变了乌鲁木齐单一的公交模式,300多万市民随之驶入首府"BRT元年"。作为中国十几个进入BRT行列的城市之一,BRT这一舶来品,能够以最富性价比的方式缓解首府交通拥堵难题。
有数据显示,小汽车的运送能力是公共交通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人均占用道路面积是公共交通的十至二十倍。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仅为小汽车的8.4%。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路权之争、理念之变,BRT在"别惹它""不让通""更拥堵"等质疑声中慢慢成长,最终得到大家认可和赞许。
2012年,乌鲁木齐市"BR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评选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目前,乌鲁木齐建设运营5条BRT线路,运营线路达67.6公里,日客运量35.85万人次,乌鲁木齐以BRT为支撑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今后乌鲁木齐市将初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014年,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后,人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地铁离自己如此之近。地铁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百姓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将给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记者观察: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城市病",如果不能从有限的空间里挖掘管理的效率,一味依靠扩建道路解决拥堵,最终只会"无路可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乌鲁木齐就是要发展大公交,无论是出于出行考虑,还是作为乌鲁木齐人民骄傲的资本,BRT和地铁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都远不止交通本身。城市框架将被拉开;城市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实现升级换代;交通拥堵的状况得到改善,市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绿色、便捷、舒适……
3打造丝路枢纽
市民感言:"1963年,我第一次坐火车去西安时,到哈密转一次车,再到兰州转一次车,火车走得慢不说,车上环境也很差。"市民张长龄记忆中有一次坐火车,由于人太多挤不上车,他是从窗户上爬进去的。后来随着铁路的大提速,新疆火车多了,火车的速度快了。
2008年,张长龄去东北出差,从北京到沈阳,第一次坐上了动车,不仅速度快,车上环境也好,当时就想,新疆什么时候也能开通高铁?
去年11月16日,新疆首条高铁开通,"我是真的很激动,乌鲁木齐到哈密动车开行的第一天,我崴了脚还和老伴一起坐高铁去了趟哈密。"张长龄说,不为别的,就是想感受一下新疆的高铁速度。
如今,不管是在疆内还是出疆,火车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多。
喜看变化: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乌鲁木齐周边铁路就完成了"内燃时代""普速时代"向"电气化时代"和"高铁时代"的跨越。如今乌鲁木齐铁路东西贯通、南北延伸的格局基本形成,为经济跨越发展、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5年来,新疆铁路建设加速推进,精伊霍电气化铁路、奎北铁路、兰新高铁、吐库二线等一系列铁路新线相继建成开通运营,新疆铁路的出疆运能和疆内运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先后增开乌鲁木齐南至北京、成都、济南方向的第二对列车,缓解这些方向的运能紧张压力;增开的乌鲁木齐至兰州动车,让出疆速度大幅提升……
目前,出疆旅客列车达到22对,终到开往全国17个省市地区,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客运能力日均达到71388人,比2012年末增加运力2万人,增幅42.6%。
从乌鲁木齐出发,坐火车便可通达全国。而目前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客站,也将于年底投入使用,新客站与规划中的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4号线可实现零换乘,届时新客站将成为首府区域性的客运中心。
同时,作为亚心之都,乌鲁木齐空中航线也越织越密,到2014年底,共有44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新疆航空运输市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84条,其中国内及地区航线157条、国际航线27条;与15个国家、81个城市通航。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串、环、延、网、筑"的航线网络已初步形成。
无论是地面还是空中,乌鲁木齐都已经从那个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变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中心。
记者观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正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以交通为基础的"大通道建设"必须先行。
多年来,新疆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快速推进,新疆的机场数量居全国之首;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周边地区为节点,以边境口岸为前沿,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已现雏形;铁路也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复线,铁路布局从"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现在不断扩展的网状布局,随着兰新高铁的建成运营,形成了连接内地、辐射欧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像一个"朋友圈"--穿越亚欧大陆,涵盖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目标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乌鲁木齐正站在向西开放的前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飞速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在这里将完美结合,谱写着神奇的故事。
□文/本报记者王媛媛王艳红□制图/吴妍苹图/本报资料图片
公路
2014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7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公里。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辆74.29万辆,比上年增长16.2%
目前,乌鲁木齐开通5条BRT线路,日客运量35.85万人次
航线
2005年末,新疆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有46条
截至2011年10月,44家航空公司在乌鲁木齐运营,运营航线133条,有15个国家、25个国际城市与乌鲁木齐通航
客运
去年全年交通货运周转量249.88亿吨公里
去年客运周转量285.4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其中,铁路35.23亿人公里;公路31.55亿人公里,民航218.66亿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