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
2015-09-17
2012年10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准南京为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两年多来,随着公交都市各项目标任务的不断完成,南京整体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公交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主城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1%。接下来,南京将继续紧密结合公交发展的实际需要,全力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稳步提升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争取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畅达、品质、绿色、智慧的公交都市。政策支撑规划引领为了加强公交都市创建的推进力度,2013年5月,南京市成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委员会。“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计划,出台相关重大政策、扶持措施,建立市、区和部门联动综合保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等。”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介绍。从开始创建公交都市的两年半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公交优先发展的文件或批示共16个,全面覆盖管理规章、投资补贴、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在此期间,南京还出台了《南京市公共汽车经营企业成本规制管理办法》和《南京市公共汽车经营企业财政综合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两个制度。2013-2014年间,政府实施财政综合补贴公交发展约23.2亿元(2013年补贴9.2亿元,2014年补贴14亿元),购置公交车(含新能源汽车1058辆)共安排补贴、贴息11.24亿元,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各类专项资金1.1亿元(主要用于公交场站和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建立科学的补贴补偿机制,形成公交企业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全市先后整合了原有11家公交企业,建立了国有资本保障公交公益属性的机制,强化公交行业的经济监管。此外,实行监督考核公交企业机制,每年组织对公交企业安全营运服务质量考核,并与企业年度应得财政补贴总额的15%进行关联、与企业高管人员年薪总额的30%进行关联,督导公交企业更好地做强、做优。在规划方面,南京编制了《南京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公交优先、公交引领、公交支撑等“三大创建战略”,确立了多元公交、一体公交、畅达公交、品质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等“六大创建目标”,明晰创建思路及措施,分解了创建责任,为建设全面达标的公交都市奠定了重要基矗同时,南京完成了多项针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并与地区控详规划相融合。编制和修编了智能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设施衔接、有轨电车线网、公交枢纽等多个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及实施方案。同时,公交场站等规划与地区控详规划相融合,确保将公交设施用地落到实处。根据目前已开展的《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南京江北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规划,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深入贯彻并强化了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TOD)的理念。在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方面,综合研究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功能、景观、交通、土地收益一体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用地的整合,提升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品质,加强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全面开展轨道112个站点周边特定意图区城市设计工作,其中40余个站点已形成中期成果,同时将试点开展公交场站复合开发城市设计。加快建设提高水平据陈雷介绍,过去两年多,南京地铁10号线、机场线、宁天城际线、3号线陆续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25公里,相比2012年增加了4条线路,约140公里,增幅164.7%,运营车站达到121座。2014年开通运营的河西有轨电车1号线,填补了南京中运量公交系统空白。目前,全市日均运送乘客约500万人次,较2012年增加88万人次。两年多来轨道交通客运量翻番。到2017年,南京将基本形成“井字加放射状”的骨干线网,确保轨道交通大客流运效。目前,全市公共交通车辆合计12245标台,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12.1提高至15.5标台。与此同时,南京南站、南京站北广尝宁杭高铁江宁站、宁杭高铁溧水站、沪汉蓉客专江浦站等一批对外交通站点配套公交枢纽建成投用,方便了市民对外交通出行。中国药科大学等13个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公交枢纽建成启用,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推进“P+R”停车换乘设施场站的建设,配套轨道交通已经建成林场等11处“P+R”停车场,未来还将继续扩充。2014年,南京市政府下发《南京市公交场站建设三年(2014-2016年)行动计划》,为公交场站建设提供规划和实施依据。2013年、2014年两年共新建公交场站67座,改造20座。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公交场站达291个,总面积约144公顷,相比2012年增加35公顷以上。通过加大公交场站的建设,更好地推进公交线网的优化。以成功举办青奥会为契机,2014年南京设置了119公里青奥专用道,其中共享公交专用道65公里。同时,结合迎青奥道路出新改造,完成了河西大街、奥体大街等7条共20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随着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公交专用道的开通,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已进入主城核心区域,在此区域同时构建与地铁1号线的复合公交走廊,为全市专用道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南京已有公交专用道道路里程153公里。今年,还将建设3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力求专用道成环成网,发挥更大效能。此外,城市累计安装160台移动、30套固定抓拍系统设备,对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的社会车辆进行拍照处罚,加大对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力度,切实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南京进一步实施了城市中心区公交与公交、公交与地铁重复线路的运力调整和地面公交走廊快速化改造。重点优化调整与轨道交通衔接和重叠的公交线路,强化轨道重点站、换乘中心的公交支线接驳。结合轨道线路建设计划,提前规划调整公交线路和接驳点的建设,实现轨道线、地面公交线网的充分衔接。2014年,南京完成了智能公交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并成功应用于亚青会、青奥会保障。在城区各主干道安装电子站牌230块,河西片区269个灯控路口实现公交优先通行,公交车交叉口停车时间平均减少15%,公交车停车次数降低30%。2015年计划对江南六区687个灯控路口进行联网控制,实现公交优先通行。此外,积极推进公共交通车辆互联互通改造及测试联调工作,年底前基本实现与江苏省地级市公共交通IC卡互联互通。突出民生提升服务近年来,南京相继实施了各项公交惠民政策,例如学生刷卡五折优惠、60-69岁老人刷卡五折优惠、70周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乘车免费以及90分钟内公交、地铁换乘优惠等。市民王先生说,在南京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公共交通的方便惠民。通过实施公交换乘优惠,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居民出行成本,提升了公共交通对乘客的吸引力,从而实现了公共交通资源优势互补、整合利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服务不同市民出行需求,南京开辟了11条定制公交。2015年6月,全市共有公交线路566条,城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9003公里,相比2012年年底增加公交线路111条、线路里程增加1686公里。中心城区逐渐扩大常规公交服务范围,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由87%提高至91.8%。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公交运行方式,开通8条大站快车线路、仙林地区6条微循环线路和2条途经长江四桥至六合龙袍、东沟镇的公交快车线路。还相继开通了宏光路、西岗果牧场等一批社区巴士线路,进一步满足市民多方向公交出行所需。在推进镇村公交建设方面,目前江宁、溧水、高淳区镇村公交已经通过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验收,全市率先在省内实现村村通公交,提前完成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100%的考核目标,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公交服务。安全是公交运行的重中之重。南京所有公交车辆均安装GPS,实行动态监管。新增的150辆旅游客车型公交车采取了“一实一空”双发车,加强首末站及中途站管控等措施,基本消除二桥公交乘客站立安全隐患。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由0.054人/百万车公里降低至0.01人/百万车公里,轨道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目前,全市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安全行车和规范服务意识,提高公共交通行业文明服务水平。活动开展两年来,全市公交车礼让率有效提升,达到85%以上。倡导低碳绿色出行2012年以来,南京逐步淘汰所有国Ⅲ标准以下公交车,非空调公交车已全部退出主城,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公交运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公交车辆1479辆(纯电动大巴1284辆、气电混合动力195辆)。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由2013年年初的31%提高至51.2%,公交能源结构得以优化。2014年,南京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出台了《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2014—2015年)》和《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已建新能源公交车充/换电站15座,充电桩774根,在建6座,其中3座换电站、3座充电站(充电桩50根),积极推进创建进程。为方便群众,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倡导绿色交通,南京共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948个,投放公共自行车总数2.86万辆,覆盖主城区、江北地区、江宁区、溧水区和高淳区,日均租借8万人次以上。公共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多,服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为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快推进公共自行车“一卡通”工作。目前,各区均实施系统改造,发卡13余万张,实现市民卡刷卡“一卡通”。南京积极开展公交宣传工作,连续8年组织“公交宣传周”和“无车日”活动,近两年还开展了“绿色出行月”活动,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划定私家车限时禁行区域、举办报告会、研讨会、制作并通过南京主流媒体播放宣传片、印制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广泛宣传绿色交通、低碳环保理念,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力。2015年的第一季度与上年度第一季度相比,南京的交通拥堵度从全国的第6名下降到第2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