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加速发展万亿市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2015-09-17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张世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国务院批准修建城市轨道的城市数字将达到50个,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地铁里程增长、系统日益复杂、人流量大使得安全、可靠、稳定和高效的地铁运营与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连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不仅给智能交通系统注入新的技术内涵,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式、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路协同系统、公众出行便捷服务、车联网等热点技术领域,都在广泛研究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在谈到智能交通时提出,智能交通未来发展将更加关注公众出行、交通安全等民生需求。而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最大困扰。
加速时代催生庞大市场机遇
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网络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当今世界各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轨道交通的覆盖率越来越高,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大数据为背景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构建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平台核心需求。轨道交通在时间、时速、列车交汇等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精准把控,且在调度、沟通、实时汇报等方面需要大量使用语音、视频等数据传输,这对整体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化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智慧交通是以智慧的理念,辩证的思维,使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它是在数字交通和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阶段的交通模式,是一种先进的交通发展模式的变革。
据相关机构分析,智能交通行业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并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正在迎来加速发展阶段,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30%-40%。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推动着智慧交通发展。据统计,2003-2011年中国在交通运输业的财政支出8年增长了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其中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投资额从2006年的182亿增长到2010年的481亿,到2015年预计达1500亿。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所长汪鸣8月28日在主题为“能效+启动未来2015施耐德电气轨道交通创新峰会”上表示,城市的提升发展和匹配发展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城市发展关系,需要使多个城市具备作为有机整体交互的发展模式。目前,高铁把城市连接起来,但更多还只是城际之间的一种快速、大容量的交通需要,还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一种交通支持。我们需要建立跟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通系统,所以需要打造全新的轨道交通来实现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周边城市作为居住或是产业配套的城市发展关系。按照这种城市发展关系,我们需要建设的轨道交通系统,远远不是“十二五”时期提到的六千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场份额将按十万亿来计算。
汪鸣还预测,“十三五”规划将有两项新规划会进入媒体报道视野。第一就是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相关政策和管理层面的研究成果已经积累了几年。第二就是智慧交通,虽然这个词的出现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近一两年就要付诸实施的事情。
在政策大力扶持、资金大量投入的大背景下,智慧交通在当今“互联网+”的风口下,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新兴产业。
对此,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业务负责人曹玮表示,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施耐德电气要抓住工业制造、数据中心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机会。在城镇化建设中,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城市发展将要大力开发的新的业务机会。施耐德电气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能够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曹玮还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中,施耐德电气所要做的就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数字化平台,使用户能够在未来“互联网+”的时代,真正的在行业和领域发挥作用。在城镇化建设中,施耐德电气要努力的方向则是尽可能的在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服务上,推出一系列全新的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客户来说,是未来发展与运营管理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安全可靠是轨道交通行业的第一要务。这是每一个轨道交通客户最关心的话题。同时,轨道交通行业动力驱动耗电占整体能耗50%左右,空调通风设备占33%,供电的连续可靠也是轨道交通行业客户非常关心的话题。施耐德电气已经拥有很多落地的技术突破,其相关设备和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
诸多挑战待解
汪鸣还认为,智能化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层面,而不来自于技术层面。因为就技术来看,国内交通运输服务已经达到了一个水准,智能化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怎么去管理它。
智能化的挑战还在于,单个系统的规律必须搞清楚,智能交通发展要求信息共享,需要我们循着技术、管理和政策来设计系统,改善管理。这就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来实现,以提供效率,降低成本。缺少平台的智能化将成为负担。
不管铁路与地铁衔接,还是地铁跟地铁衔接,一定要找到共同利益点。如果没有共同利益点,人为的强制衔接,难度很大。因为里面涉及到投资成本、维护成本的问题,而且更大程度上涉及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的问题。共同利益点不是指共同赚钱,而是说实现衔接之后,安全、信息共享、方便乘客等问题责任归属要明确,之后地铁的建设才能与城市开发进行衔接。这样的话,地铁和铁路衔接的时候就会制造出一个新的、对大家都有利的发展空间。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程师杜占林还表示,城市轨道交通还必须解决资金问题。要善于探索多种投资运营模式来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在此方面,施耐德电气等公司都有相关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龙则认为,地铁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服务乘客这些方面首先要保证的是安全问题,各个参与智慧交通运营的角色始终都要把保障安全作为使命。
曹玮也认为,安全是施耐德电气以及所有供应商首要考虑的,也是考虑得最多的一个因素。当然安全只是最基本的要素,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层面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对于轨道交通客户来说,在项目建好后,如何通过运营提高效率、如何运营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施耐德电气通过能耗分析、运营管理分析、运营维护分析,使客户在每个环节拥有高效率。
对此,曹玮提到,智能互联对于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施耐德电气一直努力为客户搭建良好的管理平台,并考虑如何把这些技术、设备和方案应用在轨道交通行业中。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客户需求的分析,施耐德电气意识到,安全可靠、提升运营效率、智能互联的客户需求、管理平台的搭建,都是施耐德电气需要考虑的。
在轨道交通行业、铁路行业,合作伙伴策略一直是施耐德电气长期坚持的基本策略。有大量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为最终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设备、解决方案、软件和系统,比如在低压领域非常先进的运维诊断功能,施耐德电气在设计之初即与成套厂合作。只有与伙伴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个行业实现最优配置。
据了解,施耐德电气的技术、设备、系统、解决方案在全国已经拥有地铁的三十几个城市都得到应用。在未来,还将有50个城市开始高铁建设,实现6000公里的轨道交通蓝图。施耐德电气尤其在轨道交通解决方案集成中低压配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智能IMCC系统、能效管理系统、光伏发电系统、车站及隧道通风系统、综合安防系统和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简称BAS系统)八大系统,已成为当今智慧轨道交通领域的生力军。从北京地铁十号线、深圳地铁三号线到成都地铁一号线等,已经成为其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