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老旧小区附近道路可增设夜间临时车位
2015-09-12
老旧小区业主开车没地方停、开发商又不愿意掏钱建车库…………很多上班族天天上演抢车位的真人秀。长期困扰城市交通的难停车、乱停车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破解?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国家住建部发布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亮出了不少治理停车的新招数。
首次明确城市停车供应体系的配建标准
新出炉的《导则》首次明确,城市停车供给总量应在停车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倍至1.3倍之间;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该比例宜控制在1.1倍至1.5倍之间。
按照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
专家指出,导则首次明确了城市停车供应体系的原则和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物的配建标准,强调合理配置停车设施资源,引导交通需求,逐步形成与城市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相协调,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停车发展模式。
鼓励设临时夜间车位化解老旧小区“尴尬”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长,老旧小区的停车位紧缺,停车难问题更突出。因为,老小区在设计时根本就没考虑停车问题,因此停车矛盾在老小区表现更为集中。
合肥市城乡建委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小区停车难题最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区,以及中心城区的道路。
在蒙城路的一家小区内,原本面积不大的道路已经成为车主们争相抢占的地盘,仍有一些业主下班回家面临着停车没位子的窘境。“小区内停得是满满的,找不到位就在周边马路上找个地方停,但是安全上明显缺乏保障,被划了撞了只能吃哑巴亏。”车主张磊很是无奈。
为了应对这种常见的“都市脖,《导则》中明确,“在不影响道路交通运行的情况下,允许老旧居住(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或支小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并制定相应的收费、管理规定。”
新建项目可增加停车标准周边共享使用
而一些新建楼盘,因为前瞻性不足和开发商不愿投入,基本停车需求也难以满足,这种难题过去因为缺乏规划统筹,是很难化解的“死结”。
《导则》为此专门提出,新建或改建的住宅项目,若周边邻近300米范围内地块存在基本停车位缺口,可适当增补该项目停车标准,并对周边共享使用。原则上不超过标准配建数量的20%,且增配量不能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
商业中心设置“红线”控制停车位数量
以往破解停车难,很多地方少不了会去提高配建标准或统筹各类停车资源,以满足停车需求。而此次《导则》指出,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应按照差别化原则设定下限与上限控制标准。
像中心区、公交发达地区的商业、办公等建筑物应设置上限标准,合理控制停车设施规模;在相同区域内公交服务水平高的地区,还可降低配建停车位标准。“最怕开车到步行街和三孝口,一看道路两边满满的都是车子,沿途的免费空车位基本靠抢。”市民马女士笑称。
如今《导则》规定,对车位总量控制,分区精细管理。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模一般不宜大于3000泊位,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严格控制步行街这样的城市中心商业办公区道路两侧路内停车位数量。
计划全面放开社会投资的
停车设施收费
在市民关注的停车费用上,《导则》明确提出,将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的收费。
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停车设施,由投资者按协议确定收费标准。引导形成中心区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商业办公高于住宅、高峰期高于平峰期的停车收费级差价格,意在通过市场调节手段来控制不同区域、时段的车辆数量。
未来,市民到中心城区停车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这也督促着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