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沿江产业加快发展
2015-09-10
□本报记者袁柳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长江沿线各城市而言,这是一次竞争力、影响力、综合实力重新洗牌的过程。无锡如何做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这篇大文章?我市近日出台了《无锡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这份《行动计划》明确:全面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区域城市合作,共同打造长江生态绿色廊道,走在省内长江经济带建设前列,努力成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持续提升无锡的长三角国际化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坚持基础建设先行
历经多年建设,无锡初步构建起了“公铁水空”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并利用好这一优势,我市完全有可能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取得更大的作为。两年前,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在锡演讲时指出,无锡未来应该实现从“运河时代”到“蠡湖时代”再向“太湖时代”以及“长江—海洋时代”的跨越。如今,机遇来了。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每个沿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行动计划》,我市未来将着力推动苏南国际机场建设,大力提升中央车站、锡东高铁站、城铁惠山站、宜兴城际铁路客运站、无锡(江阴)港的辐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加大向国家和省争取力度,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力争沿江城际铁路2017年前开工建设,推进盐泰锡宜城际铁路和江阴肖山公铁两用大桥规划建设;大力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锡太高速、宜长高速等高速公路前期筹划和规划研究,以及锡澄运河“五改三”等航道整治,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性交通枢纽体系。
到2017年,苏南国际机场将新开或加密12条以上国内外航线,届时预计旅客年吞吐量将超过5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超过12万吨。地铁建设是市民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交通基础项目。从《行动计划》中获知,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和1号线南延段工程将于明年开工,4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7年开工。此外,我市还将在今后三年内继续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完善其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换乘,新增纯电动公交和更新低碳环保公交车辆,实现4g网络公交车全覆盖。
深化区域城市合作
据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浪潮下,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沿江所有城市协同合作,以实现共赢。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无锡将在深化区域城市合作中谋求更多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成效。《行动计划》中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城市群发展”作为重要一块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特别强调要全面融入对接上海发展,借鉴和复制上海自贸区建设成功经验,争取开展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改革,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等服务业开放政策先行先试,更好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除了对接上海发展,深化区域城市合作的有效途径还有促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推动锡常泰跨江融合,以及强化长三角城市合作。具体到一个个项目,包括支持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江苏太仓海洋油气装备项目建设,深化“江阴—靖江”联动发展机制的改革试点研究,推进江苏新长江集团浙江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建设,配套形成集生产、经贸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船舶经济营运系统。
优化沿江产业发展
随着长江经济带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沿江产业发展将率先受益。多年以来,受制于锡澄一体化滞后等多种因素,我市沿江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行动计划》指出,要围绕做优特色、做深腹地、做高效益,整合沿江岸线资源,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依托江阴高新区、江阴临港开发区、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等载体,加快沿江现代物流服务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提升沿江与腹地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我市沿江产业的集聚辐射功能,形成从北向南的纵深带动效应。
我市将积极构建开放有序的沿江产业转移机制,推动我市相关产业沿江梯次转移,用好用足沿江发展资源,拓展我市产业发展新空间。同时,《行动计划》还强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共建绿色生态廊道的愿景和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