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精准扶贫激战正酣——十堰市环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公路建设纪实
2015-09-07
2011年,国家和我省出台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及“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将秦巴山与大别山、武陵山、幕阜山一起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常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秦巴山库区生态环保路与大别山红色旅游路、武陵山绿色旅游路、幕阜山生态旅游路并驾齐驱,荣升为省级战略,作为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条特色公路倾力打造。
近日,笔者走进秦巴山区,徜徉在环库生态环保公路上,去聆听建设者们的故事,去记录沿线百姓的心声。
这是一条无中生有的路抢抓机遇挤进国家规划
这是一条“无中生有”的路,因为在2011年以前,该项目并没有纳入到国家规划。
为改善库区群众出行条件,省交通运输厅抓住国家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机遇,将秦巴山区十堰市环库生态旅游公路项目挤入国家规划。
据介绍,该项目是连接丹江口库区与汉江沿岸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武当山特区4个县市区17个主要乡镇的环形骨架公路网,全长429公里,其中规划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353公里;需新建或改扩建319公里(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243公里),进行路面改善110公里,共由16个项目路段组成。项目共争取国家投资8亿元。
自2012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在这里召开现场推进会、督办会,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副厅长马立军、总工程师姜友生等多次实地调研、督办,推进工程建设。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在环库公路建设专题汇报材料上做出重要批示;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要求该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龙良文担任环库公路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截至2015年7月底,项目累计完成路基343.2公里、路面193.1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80%和45%,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其中郧阳区长沙段、天马段,丹江口市江南段、东环段已建成通车;丹江口市凉习段全长45公里,沥青面层已完成25公里,计划在9月底实现通车目标;柳五路、郧漫路、郧阳路等路段正抓紧改扩建施工。
十堰市环库生态旅游公路致力于打造以武当山和丹江口库区水上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景观通道,兼具自然观光、民族风情体验、自驾车旅游、休闲健身和搬迁移民扶贫等多种功能,力争成为我省第一环库区生态旅游公路示范项目。
这是一条水乳交融的路团结一致助推全速前进
省级战略,市级统筹,市县同心,合力奋进,无疑是一嘲刀尖上的舞蹈”。
跨越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和武当山特区的环库生态旅游公路,是十堰域内三条在建高速公路之外,又一重大公路交通项目。其建设伊始,就引发人们依山傍水、御风而行的美好梦想,现在建设者不舍昼夜,将梦想成真的时刻预订在2015年底。
十堰市环库生态旅游公路是该市有史以来单个项目涉及范围最广、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公路项目。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逐水修路,可谓在生态环境要求最为严苛的地方施以斧钺,胆魄和谨慎一样都不能少,这是一嘲刀尖上的舞蹈”。
工程艰巨、造价高、投资大,国家补助资金有限。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广筹资金,通过税费减免节约资金、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整合资源节约资金、开展招商引进资金等方式,全力破解资金难题,为环库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生态是环库公路的关键词,增加桥隧比这一保护生态的一般做法,在生态门槛奇高的环库公路建设中已显不足。置身环库公路建设现场,你可以很快就会改变“大桥是笔直的”传统印象。例如,为避免开挖山头,辽沟大桥变成一座水平弧形弯曲的桥梁,少了刚硬霸道之气,只为青山绿水折腰。
“我们每天就是与这样那样的困难打交道”。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石东升说,当他摘下墨镜擦汗时,白眼圈和黑脸膛泾渭分明。在他看来,环库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普通大众的民生工程,“解决困难就像田间锄草,腿脚勤点,思路宽点,困难也会少点。”
丹江口市公路局局长杨琴是全省唯一的女公路局长,成天泡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看上去黑黑的,给人女汉子的形象。她说:“不盯在工地上不行啊!丹江口市财政能力弱,修公路的钱来得不容易啊,必须要盯紧现场,保证工程质量。”
环库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中,丹江口市公路里程长、任务重,凉习公路是该市财政借支6000万元建设的。没有钱,交通公路部门想尽办法招商引资,东环一级公路采用BT模式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建设。到目前,丹江口市采取资金捆绑、BT模式等方式推进交通扶贫项目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达20多亿元,杨琴可以说为环库公路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逆汉江而上,环库公路郧阳区辖区柳五路建设快马加鞭。柳五路项目二工区工区长余宏说,交通部门有严格规定,在柳五路建设中,能不用爆破施工的,尽量采取机械施工,以此减少对环境、对当地村民造成的影响。
郧阳区交通局局长韩高虎说,环库公路郧县路段的建设需要推进,当地民众的意愿也要遵循,交通部门不仅是项目推进“急先锋”,也是协调民众的“润滑剂”。
按原定规划,柳五路建设需绕过五峰乡老安城集镇,但当地村民认为环库公路应该离居民区近一些,郧阳区环库公路建设指挥部选择遵循民意,交通部门迅速协调线路规划改动,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完成了改线工作。
这是一条戮力同心的路高温酷暑挡不住建设脚步
8月15日中午,余宏专注地指挥现场施工。汗水顺着他的脸膛、衣袖和裤管直往下淌。与笔者对话的短短时间里,余宏来到了一个安全地带,趁机摘下安全帽,露出了满头痱子。
从柳五路开工至今,余宏从未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的。“我一步都走不开,我不在,工地有什么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了。”在施工高峰时,这里的工人千余名,施工、交通、生活等全部琐事,都由余宏来协调,因此他被工友们戏称为“大内总管”。
“孩子今年刚刚高考,作为一个父亲,我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里还有七八十的老母亲,作为儿子,我也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我对家人亏欠太多。”五十岁的汉子说起这些难掩愧疚与神伤,“其实,我们这条路上比我奉献更多、牺牲更多的大有人在。”
在余宏的指引下,记者在柳五路K6000-K6300路段见到了建筑工人贺文华,拇指从手套破损处露出。黝黑的他,与他使用的钢钎浑然一个颜色。
老贺55岁,从事建筑行业三十多年,在机场大道东段、潘口电站、丹江广深工业园、东风八万辆基地干过活。这个老江湖承认,柳五路是遇到过的最困难的项目:“像这种天气,一滴汗还没掉地上就已经被蒸发掉了,我们标段50人一天都要吃掉300斤西瓜。”老贺说。
周华银是辽沟大桥的钢筋工,每一天,老周都要身系安全带,猫着腰在桥上一个T梁缝隙里小心翼翼地安置钢筋,脚下三十米就是碧波荡漾的汉江。一般人看着都胆战心惊的场面,在老周眼中却是家常便饭。出工之前,为了防止中暑,风油精、花露水、十滴水一样不少。
赵明诚是挖掘机司机,参与丹郧路裁弯取直工程,修整过的丹郧路将和凉习路连通,成为环库公路的一部分。赵明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八点下班,驾驶室里在阳光暴晒下很快升到四五十度,赵明诚开玩笑称这是“十八层地狱”。
为了环库公路承载的愿景早日实现,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来自四面八方基层劳动者,正在战高温斗酷暑,倾尽心血与汗水,凝聚了400多公里道路在崇山峻岭、绿水青山之间蜿蜒生长的力量。
这是一条如诗如画的路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有一条路把碧波荡漾的丹江口库区周围村庄串起来,A村有烂漫樱花,B村有新鲜桃子,C村盛产西瓜,D村种有柑橘,你愿不愿意购买一辆山地车,说走就走地骑行过去?
如果有一条路就像一条线索,把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民俗故居一线串珠,你愿不愿意在这条路上静静地发一会儿呆?
在不久的将来,十堰环库公路的建成让以上两种假设变为现实。这条路即是“一条深呼吸的路,一条会说话的路。”
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划目标和滨江生态新区的建设要求,环库公路建设以突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自然景观风貌,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为前提,秉承“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建设理念,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第一原则;将“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第一选择;将“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环保”作为第一动力;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等综合效应”作为第一目标,为实现十堰交通绿色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定位上,环库路是一条“生态、环保、景观旅游公路”,环境保护与现有景观维护必须始终贯彻项目设计施工全过程,注重建设标准的选用与沿线生态环境相适应。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在技术运用上,多用曲线与曲线的顺适连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断面顺应地形地貌,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在路线平、纵、横组合得当,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展开路基变窄的专项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时速和路基宽度。
从环保角度出发,尽量达到“零弃方”的建设目标,将弃方纳入路基防护、路面基层、桥涵等工程加工中作为施工用料,或作为绿化带、停车带、观景台、养护工区和移民迁建宅基地等线外工程填料,将弃方处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专项跟踪设计。
景观是环库路的特色之一,如何将项目沿线“如诗画般的汉江景色,沿线历史景观”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珠链”,是景观设计和施工的难点所在。为了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郧县交通局、丹江口市交通局对景观设计几易其稿,十堰市交通局反复审核,献言献策,做定稿修改。市领导高屋建瓴,做最终讨论决策。层层把关,目的是展现十堰特色,将环库路做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地域标识。
绿化景观细节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点线结合,力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高矮搭配、错落有致,远近结合、层次分明,色彩变化、少留盲点”的绿色长廊。
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从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
环库公路凉习段起于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止于习家店镇,全长43公里,已于8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年底全线竣工。凉习段的建成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真正的便利和实惠。
凉水河镇江口村村委书记付炳平介绍,以前镇上离丹江口市城区最远的双泉村到城区至少两个小时车程,而环库公路建成后,双泉村到城区仅需40分钟左右,这不仅便利了村民出行,也大大带动了当地支柱产业——柑橘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该镇共有70000亩柑橘,每亩平均产量6000斤。以前总有因为运输不及时而腐烂的柑橘,农民每年都损失不少。如今柑橘运输难题得到解决,运输成本大大降低,销售速度大大提高,预计今年每斤柑橘至少能增收5毛钱。除了柑橘,全镇还有40多户农家乐,交通便利之后,来此观光体验的游客会更多,旅游业被带动了,村民的腰包也会鼓起来。
交通便利之后,土地升值,新的产业模式也发展起来。凉水河镇人大副主席王英祥介绍,凉水河镇如今就已有600多亩的土地租了出去,用来种植油橄榄。模式见效后,接下来还会继续招商引资,将农村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水产业和其他农产品,并给村民分红。
习家店镇亦不落后,去年10月,北京科技农林有限公司集中租用了农民手中的土地共3000亩,用来建农博园。农博园集休闲,观光和农产品出售为一体,计划投资2个多亿,现已试投资3000万。这样一来,农民手中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挥了更大的效用,不仅创造更大的收益,也带动了产业转型。而农民不仅能拿到租金,还能在当地就业,得到二次收入。
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助力,凉水河镇和习家店镇只是受惠的广大库区人民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在谈到环库公路时说:“人民脱贫致富需要一个枢纽,要致富,先修路。十堰市通过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目标激励、整合资源等途径,构建坚强有力的“支点”,从而确保了交通扶贫项目的快速推进。”他说:“环库公路是民生路,景观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它将汉江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库区人民既享受绿色福利,又能分享绿色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