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公路狂奔护送乐器现场九旬老妇寻回“上海记忆”
2015-09-06
在顺利结束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音乐会后,上海交响乐团一行翌日旋即横跨半个地球,赶往此次美洲巡演的第二站——里约热内卢。
转机途中无奈下机
由于航班舱位较为紧张,上交不得已将整个大部队拆分成2组,分批飞往巴西。其中,A组39人搭乘TAM8079直飞里约热内卢,B组69人则取道圣保罗转机前往。
而就在A组顺利抵达里约时,正在圣保罗转机的B组传来一个令人焦急的消息。出于航班行李架空间有限,空乘将原本靠放在后排的3件乐器,当成了普通行李,移至货舱。发现情况后的上交乐手立即试图阻止,并告知其诉求。因为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极易损伤乐器。
但交涉无果。无奈最终两名行政只得下机,携乐器另辟蹊径,前往里约热内卢。这时摆在他们面前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前往圣保罗的另一个机场转机,不过也极为可能发生类似状况,原因是巴西的国内航班大多为小机型。另一种方案则更为残酷,那就是自行解决。
为确保走台和演出的顺利进行,两人权衡之下决定打车,冲向400多公里外的里约,上演一场巴西版的《速度与激情》,或许这也是万般无奈下最可行的方案。
5个半小时公路狂奔
与时间赛跑
近500公里圣保罗-里约
牵动整团
走台时间定在15:30,而演出就在当天18:00。如果这3件乐器无法按时顺利送到,那整个排练和演出计划都将受到影响。时针滴答滴答地走着,每一秒都牵动着乐手焦急的心。就在最后一刻,3件乐器被安然无恙地送抵里约市立剧院。17:30观众开始陆续进场,谁都不会知道几小时前发生的这惊魂一幕。
30日晚的演出地点里约热内卢市立剧院有着106年的辉煌历史。其设计灵感来自于查尔斯·加尼叶设计的巴黎歌剧院。自建成之初,就成为了巴西乃至整个南美地区最为重要的剧场之一。音乐会上,充满浓郁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交响前奏曲《京剧瞬间》、柴可夫斯基的传世经典《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及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让里约的观众领略到了上交融贯古典与当代的驾驭能力。上座率达到九成。每每演完,总能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更有观众起立喝彩。
65年的等待
而在1500多张西方面孔中,有一位满头银发、身着红色唐装的老太太格外引人注目。她坐在包厢内,盯着台上乐手的每一个动作,不时轻合双目,用手打和着节拍,沉浸在音乐声中。
“吾似上海宁呀”。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从老太太的嘴里脱口而出,不带任何夹生。一周前,当她得知上海交响乐团要来里约热内卢演出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特意跑到剧场买票。可当工作人员告诉她,所有的票都已经售罄时,老太太很是沮丧。她后来说,她等这一天整整等了65年。
不甘心的她,演出当天下午就来到市立剧院附近转悠,希望能够买到一张黄牛票。此时恰逢乐手走台间隙。“先生,先生。”她用标准的上海话呼唤着铁门内正在休息的上交木管组乐手刘迪和打击乐声部的周雄。两位乐手在得知老太太的情况后,迅速转告给了团里领导。团长当即决定匀一张票给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名叫MargaritaMari,而她更喜欢别人称呼她的中文名字“马丽”。现年92岁的马丽,出生在上海,直到25岁那年才因为时局,举家逃难至巴西。但“上海记忆”却从未从她的脑海中抹去。
“我每天都在想上海,想糖炒栗子,想臭豆腐干……”马丽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年轻时在上海的住址,“霞飞路918号”。也是在上海,让马丽和音乐结了缘,她先后师从两位生活在上海的俄籍钢琴家学习钢琴。“我无法忘记上海,那里才是我的家。”谈话间,马丽的眼眶中不时闪着泪光,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来听这场音乐会。”马丽说。
伴随着音乐声响起,上海往事犹如电影胶片般,在她的眼前浮现。“当我看到上海来的乐手,是如此的亲切。今晚,弥补了我的遗憾。”从1950年辗转来到巴西后,马丽再也没有回到过令她朝思暮想的上海。或许这场音乐会,将成为她人生最后一段有关上海的记忆。本文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