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公路部门公车改革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2015-09-01
据报道江西的公务车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也设计了几个具体方案,公路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也一定会车改。
盛市公路部门是公务员或参公单位,履行的多为业务管理,按上级政策车改,没太多问题。但县区公路部门肩负着普通干线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公路又是个点多、线长、面广的现实情况,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应急交通如何解决等都是应该考虑的。若不对公务用车进行改革,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在公车使用管理上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广大公路人员也享受不到车改的“红利”。公路部门该如何车改,达到既节约经费又有利工作,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基层公路部门公车改革既要刹住车轮上的歪风和腐败,还要能办事,作为一个20多年的公路人,要解决好车改中的矛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机关先车改。不能把公车当作一种待遇、一种特权。车补的标准就是以准确履职为最高准则,而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准则,公车改革难就难在机关。生产指挥车先车改,全部按国家和省市的车改补助标准执行。按照职责和岗位要求,要制定与公务车配套的相关制度,履职情况、履职效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要与车补发放挂钩。所有人都必须按岗位要求正确履责,机关所有管理职能要制定适合的绩效考核制度,道班就是养护巡查与履行公路养护职责,改革道班的职责,所有的内业和管理职能全部由机关担任,除办公室、财务外,基层公路部门的工作主要在路上。推行大路政管理制度,整合养护和路政交叉职能,开展联合巡查,机关必须规定定期下基层次数,一周在挂点道班不少于两天,还要增加基层群众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分数,对违反车改规定的要严格问责,各项工作目标和上级布置的任务未完成,要有制度和人去管。
其次要保证基层生产用车,满足公路应急、抢险、突发事件等需要,解决好一线车补发放和工作用车的矛盾。要改变现在的以道班养护为主的日常养护管理模式,逐步实行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的改革。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推行,公路建设已经市场化了,公路养护由于社会公益性的要求,要么将一部分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务性的养护业务外包,要么实现全机械化养护。
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每个基层公路分局大多管养200公里左右干线公路,原有较密的公路养护道班布局已不适应,只要利用好市县综合养护中心,完全可以完成养护任务,减少现有道班数。当前改革就要管理好道班日常养护用车,所有工具车全部交放在综合养护中心,要象管理公务车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也要实行内部指标有偿使用的制度,不得公车私用。道班养护中要鼓励职工乘坐公共交通或自驾车上下班,职工自己开车上班,然后统一乘车到路上作业,日常养护人员车补方案实行区别对待,控制总量发放车贴。
分局按人员、上班天数、管养里程估算出一个月交通费的使用额度,总额不超过国家标准,包干给道班使用,保证养护生产的正常开展,总额超支不补,结余自我支配。在未整合道班之前,养护作业用车鼓励使用电动车,按实际作业距离提出“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自行车,十公里骑电动车”的方案解决工作中的交通工具问题,最后逐步将日常养护和清扫工作实行市场化养护,按合同付款。
最后基层公路部门车改要有一套好的方案。公车管理不能只靠使用人和驾驶员的道德约束,人性从来都是脆弱的,很难经得起欲望和利益的反复考验。省厅、省局层面要综合江西公路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指导性方案下发,制定一个过渡性办法,按事业单位和施工企业单位分开。公务用车的前提是以处理公务为目的,使用公务车要实行严格的申请登记手续,避免将生产用车变为个人专车,出现公车私用现象。要依靠社会监督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来管住车轮上的腐败。要依靠科技手段来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在所有公车上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严格纪律车辆使用情况,出行一点徇私舞弊的现象,就立刻回被曝光。在车身喷涂“公务车”特别标识等等方法都能有效管住公车,关键问题还在追责,要让公车私用者处罚的心惊肉跳、得不偿失。公车使用要透明、公开,车改也要公平公开。基层公务用车实行车改后,要根据工作需要,细化相关规定。
任何的制度落地的点在认真执行,公车改革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