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农村公路走活“五步棋”破解筹资难题
2015-09-01
云南网讯
近年来,云南泸西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走活上级资金补、县级财政贴、部门项目合、社会各界投、技术管理拾五步棋”,破解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难题,全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路况差、等级低、出行难是泸西农村交通的真实写照,改变“晴天灰尘满面,雨天满脚泥泞”的局面,是农民群众的世代梦想。
要真正建设通村水泥路,谈何容易?
上级下达通村油路补助50万元/公里,实际每公里平均造价达70余万元,有20余万元资金缺口,筹资任务十务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泸西走活“五步棋”,激活了农村公路建设的一池“春水”。
走活上级项目“根本棋”。上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是泸西农村交通发展的根本前提。
多年来,泸西交通建设得到了盛州交通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仅“十二五”以来,全县就建设农村水泥路675公里,特别是2014年作为省县共建试点县,年度计划提前预下达,项目提前组织实施,真正实现项目当年安排、当年完工、当年使用的目标,受益早、见效快,全县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比如:2014年实施的平红公路、2015年实施的山口公路,两个项目均在上半年内硬化完毕,较短时间内解决了沿途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走活县级财政“关键棋”。泸西县委、政府通过领导、责任、协调、督查“四个到位”,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结合部门争取项目情况,坚持“先干先支持、大干大支持”的原则,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点安排配套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2014年投入建设资金2650万元,2015年投入建设资金1400万元。譬如,2015年6月,在南盘江公路建设中,县委主要领导率交通、发改、扶贫、财政等部门深入施工现场,就资源整合、资金支持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办公,形成了全县上下合力办交通的良好格局,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路面浇筑阶段。
走活整合部门项目“重要棋”。通过规划,引导国土、发改、财政等部门涉路项目与交通项目相统一,同时交通部门主动参与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按公路标准建设,路基能够沿用,打好整合基础,实现“部门项目打底子,交通项目铺面子”,仅2014年、2015年实施的400公里农村公路项目中,就有206公里是在其他部门完成路基工程的基础上实施路面改造,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约了建设资金。如,青白公路是2010年烟草部门组织实施的现代烟草示范区公路项目,在项目实施前,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主动与业主沟通,无偿承担设计和技术服务,使该路按公路标准实施,路基最小宽度6.5米,最大纵坡9%。在2014年项目实施时,主要实施了路基补强、调型,完善了防护、排水和绿化,水泥路面按6.5—7.5米宽建设,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19.8公里的建设任务,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同时还节约了建设资金,直接受益人口达6.5万人。
走活社会各界投“基础棋”。泸西县委、县政府充分依靠和组织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宣传政策、对比算帐、讲究方法、一事一议的“四发动”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和政策,通过算投入账、经济账、对比账,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的思想意识,让“政府为我修路,要为修路出力”的认识牢植群众心中,受益村寨无偿提供了所有农村公路土地占用,营造了全民共参与、合力办交通的良好氛围。
仅2014年、2015年实施项目,群众就无偿提供土地700多亩,折资超过3000万元。通过鼓励受益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捐资捐物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比如,金向公路既是金马、白水、向阳三个乡镇的重要连接线,又是坝区与山区的主要通道,还服务着泸西现代烟草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鉴于该路的重要性,项目改造时由原来的路基宽5—6米扩宽到10.5米,占田占地较多,经乡镇与群众进行思想沟通,沿线群众无偿提供土地高达150亩;旧城镇秧田坝公路,由于有运煤车辆通行,按重载交通建设,除上级每公里补助50万元外,缺口资金300余万元均由受益煤矿出资。
走活技术管理拾保障棋”。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设计、精心管理”原则;通过精心规划,使每条通村公路尽可能连接更多的村组,连通成网,提高服务功能;坚持技术标准不降,路基一步到位(6.5米),路面分类实施,坝区项目路基路面同宽,对受益人口少、交通流量小的公路,采用“宽基窄面”,两侧铺弾石路肩,降低工程造价。
采用“宽基窄面”形式改造,每公里造价比全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省投资10万元左右,仅2014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就节约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泸西当地砂石材料丰富、水泥价格便宜的优势,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推行排水、防护、安保工程多样化;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精心管理,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譬如,面对2014-2015年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泸西推行以抓质量、促进度、控投资为主题的“三个百日劳动竞赛”,细化目标任务,落实“1+3”(1名领导加3名工程技术人员)分标段监督服务机制,将所有建设的农村公路按交通运输局领导数量进行标段分片包干,由每名领导带领3名技术人员对所负责的标段施工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督管理,出现质量问题立即制止,并及时通报给项目监理,及时进行整改,还组织所有施工负责人深入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让施工企业相互交流学习,找差距、查不足,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有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双确保”,点面统筹“同推进”。同时,还按照省州农村公路管理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门现有技术力量自行设计和自行监理,仅2014年实施的农村公路项目就节约设计费125万元、监理费230余万元。
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171公里,公路密度达1.297公里/平方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通班车,100%的村通公路、通客车,90%的建制村和74%的村小组通水泥路,基本形成了“县乡相联、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的农村交通服务网络,提升了服务水平。
记者杨之辉通讯员曾波
本文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