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跨越钱塘江大桥
2015-08-31 
那天周六,中午时分,我坐在苏堤边的石凳上,望着平静的西湖,在朋友圈发了9张一早即拍的照片,并写上一句话:今天,我“历史性地”跨越了钱塘江大桥,用脚步把钱江与西湖贯通……

这条微信瞬间被朋友们围观并点赞,也有一位朋友提出疑问:历史性地跨越?

看来,我还是有必要把这件事说说清楚。

我家住在钱塘江南岸,夏秋冬春,几乎日日与江为伴。除了出差在外,每天的必修功课是沿江健走。周末在家得闲,更是如此。一走都是上万步。

那天,早餐后,有毛毛细雨,但天色渐渐放亮,估计会晴。我就约夫人出发。改变一下路线,从四桥朝西走向一桥。沿途,山城相依,云水同色,船来车往,有垂钓者、晨练者,环观四周,俨然是一幅现代山水画。不到一个小时,一桥已近在咫尺,一列红色的列车穿行而过。

记得38年前的早春二月,我上大学,就是坐火车经过此大桥来到杭州的。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省城,看到慕名的钱塘江、钱江大桥、巍峨的六和塔。激动、兴奋之情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就想,一定要亲身在桥上走一走。大学期间和工作以后,多次来到大桥的周边,但是,这样一个心愿,一直未能如愿。

钱江大桥,现在又称钱江一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由当时39岁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担任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大桥于1935年4月(一说是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时值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之时,茅以升目睹日寇铁蹄践踏中华的情景,在建桥时就预留了一个防止不测的口子。大桥通车不到90天,他就奉命协助炸断了心爱的大桥。那一晚,茅以升强忍悲愤,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次年钱塘江大桥得以修复。1949年5月,国民党妄图炸毁大桥,以阻止解放军南下。在杭州地下党和铁路工人的努力下,破坏计划无法进一步实施。1953年,大桥恢复使用。

那天,夫人也接受了我的“鼓动”——跨过大桥到西湖去。

从右侧非机动车道(也是人行道)走上桥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桥下方的蔡永祥烈士墓。1966年10月10日凌晨,年仅18岁的蔡永祥在大桥南岸执勤时,突然发现桥头铁轨道上横放着一根大木头,这时正有一列火车风驰而来。千钧一发之际,蔡永祥迎着列车飞奔而上,奋力抱起大木……列车脱险了,旅客的生命安全了,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今,前几年所见昼夜站岗执勤的军人已经不见了,但哨所岗亭仍在。而历史也已镌刻在人们的心里。

走在钱江大桥上,浩荡江风扑面而来。站在桥中央,八面临风,西面是彩虹大桥(十桥),东面是熟悉的复兴大桥(四桥),远眺可见西兴大桥(三桥)和附近正在建设的形如白莲的奥体中心,北面则是群山叠翠和修缮一新的六和塔,两岸则是不断长高的城市高楼。

下大桥,走虎跑路,路边是潺潺溪流,两旁的水杉林高耸挺拔,如果不是路上的车水马龙,真有点热带雨林的气息。这是杭城最有风情的一条道路。一路经过虎跑、四眼井、动物园、满陇桂雨和花港、太子湾、苏堤春晓等名胜景点,自然想到了苏东坡、章太炎、郁达夫等名人雅士,似乎感悟到他们步行寻踪和疾笔作书的情景。

我所谓的跨越,乃是用自己的双脚跨越过江。前年农历八月十八,我与夫人一起走到复兴大桥中央,用微信直播天文大潮和踏浪人,但仍没有走过江。而之前,生活和工作在杭州,来来往往不知多少回,但都是车来车往。因而,那个周六,算是真正的双脚跨越,故称“历史性跨越”。

最后,到达苏堤,见到西湖,整整3小时,1.7万多步。我问夫人感觉如何?累不累?她说,第一次一口气走这么多路,竟然口不渴、脚不累,好像还越走越轻松。我颇有同感。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