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通事故频发重庆警方教你四招规避儿童盲区
2015-08-25
近来市外连续发生多次汽车引发的儿童伤害事件,最近一次是前日,郑州一位妈妈带2岁半儿子出来玩,儿子遭一辆SUV车碾轧头部致死。当时,这位妈妈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看手机,儿子拿着玩具紧随其后。可能孩子处于车子的死角,司机没看到。
梳理这些意外时,大渡口区警方发现,行车时驾驶室存在儿童盲区。昨日他们借助媒体发布儿童盲区示意图,提供了避免儿童盲区伤害的五大驾驶技巧,有车一族不妨作为参考。
驾驶室有3个儿童盲区
昨日,大渡口警方官方微博发布“警惕儿童盲区”的信息。
警方介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超过18500名儿童死于交通意外事故,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事故,一方面是因为儿童行为的不稳定性以及缺乏危险判断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儿童身形矮小,造成了驾驶室儿童盲区。
一般来说,盲区分为被动和主动,被动盲区共有10个,分别分布在车头、车尾、A柱(前门和挡风玻璃之间)两侧、B柱(车门之间)两侧、C柱(后门的后挡风玻璃之间)两侧以及左右后视镜;主动盲区有车内障碍、错误跟车、陡坡驾驶、错用远光等。
根据公安部门统计,上述盲区中,发生事故率最高的儿童盲区有3个:车头正前方、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车后方。这次郑州出现的不幸事件,就属于车前侧靠大灯的位置。
车头正前方:车子正前方对于成年人或者身高高于1米的儿童来说不存在盲区,不过对于身高1米以下的儿童来说,是一个盲区。如果你坐在车内,可能不会留意到有儿童跑到正前方。
车侧前方靠近大灯位置: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所以车子右侧盲区比左边多。左侧只有A柱遮挡形成小盲区,右侧则有两个地方——一个同样是A柱遮挡造成的盲区,但因为距离原因,相对左侧的区域会显得稍大;另外是靠近右侧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车后方: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位远且中间阻隔多,所以盲区区域最大。车后方盲区造成的意外多数是因为倒车时引起。
规避儿童盲区意外技巧
警方根据行车经验和相关案例,结合历年来相关研究,总结出一套规避儿童盲区意外的驾驶技巧。
上车前绕车一圈观察周边
开车上路之前,检查车况和车辆四周情况。
最好选择从副驾驶车门前绕车观察一圈,然后绕过车头从驾驶室车门上车。这样做除了可以避免有小孩隐藏于车后,还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发生,例如有人恶意在你车上放置广告纸、倒后镜被弄歪、车牌被故意遮挡等。
需要注意的,观察之后如果安全,应该尽快驾车离去。如果上车之后接听了电话,或者在车内处理其他琐事而滞留,就要下车重新查看确保安全后再启动。
出发前探头观察轻摁喇叭
启动汽车出发前,还应该再确定一下行进方向是否安全。在空旷路边,车子开动前,除了依靠后视镜观察周边环境,最好再探头车窗外观察四周,减小盲区范围。观察同时可以轻摁喇叭做提示,并注意喇叭声响后周围尤其是行进方向是否有突然变化。
善用但不要盲从电子工具
一些高档车上自带高级路况安全监测系统,如360度全景摄像头、盲区预警系统等,要利用起来,有助于规避各种盲区。
不过特别注意的是,利用电子辅助泊车或者行车功能的时候,千万不要盲从电子工具。比如倒车时司机认为车上有倒车雷达,不会撞到小朋友,实际上倒车雷达并非万能监测器,同样有盲区。倒车前最好仔细查看车外情况,倒车时更要注意周边情况是否出现变化。
倒车时小孩最好留在车内
泊车入位时,车辆后方盲区往往是致命的,而且伤害的往往是自家孩子。倒车前除了下车查看后方是否有障碍物外,还要注意周边是否有小孩。如果有随行小孩,最好让小孩呆在车上,停车后再下车。
周末出去玩耍孩子忘在外面
重庆晚报讯前日周六,江北区一对年轻夫妇和朋友开车出门玩耍,回家时,认为4岁女儿在朋友车上,到家才发现孩子没上车。幸好,好心人捡到了女孩。
前晚9时,江北城派出所接到求助:4岁女儿丢了。民警立即赶到现常
丢失孩子的李先生称,当晚一家人和朋友陈先生开车在附近过周末,顺便在位于江北嘴的东方国际的餐厅吃饭。
吃完饭,两家人去停车库各自取车回家。开车时,李先生发现女儿不在车上,以为她坐在陈先生的车上,便开车离开了,回到家才发现女儿没上车。
民警迅速赶到东方国际。值班保安告诉民警,他们巡逻到车库,在一个角落发现一个小女孩在那里坐着,正准备将她带去派出所。小女孩正是李先生失踪的女儿。
民警提醒家长:出门玩耍聚餐,一定要看好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留下小孩独自玩耍。开车回家时,一定要清点各自车上的人数,最好定车定人,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