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应急管理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加码
2015-08-19
7月27日,北京地铁机场线一列车在行驶途中,列车车厢顶部突然起火冒烟,随后机场线中断运营,消防部门亦出动协助。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共发生影响列车运行的故障383次,较第一季度减少68次,环比下降15%,但与去年同比则增多29次。
8月1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需要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运营单位针对此项工作做了不少努力。
突发事件考验轨道交通运营
7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早高峰期间,供电系统突发故障,致使大量乘客滞留。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先后四批次共调集110辆公交车,前往地铁1号线莘庄站至徐家汇站区段,执行公交配套接驳任务,共疏运乘客1万余人次。期间,上海市公安局增派300余名警力,会同闵行区、徐汇区政府加强道路管控与站点秩序维护,并临时征用过路大客车配合疏解站点积压人流。
尽管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此次故障还是对乘客的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在轨道交通网络日趋发达的今天,突发事件对城市的有序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施荣范委员认为,上海轨道交通长时间持续的大客流今后还会增加,而且背后是上海的人口总量,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大客流运输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应该从政府层面来加强特大型城市急救体系、急救布局的建设。”
据了解,国际地铁协会用两次5分钟以上延误间平均行车公里数作为安全可靠性指标之一。两起“5分钟事故”间列车持续走行公里数越多越好。2013年,北京地铁公司实现了两次5分钟以上延误间行车275万车公里,截至2014年9月,北京地铁两次5分钟以上延误间行车为426.6万车公里,这项指标在国际地铁协会31名成员中保持领先水平。
促进信息共享社会共治共管
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称《预案》)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加强对运营安全的日常监测和各类风险信息的分析研判,并与其他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公安、安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质检、新闻宣传、通信、武警等部门和单位。“对跨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还要求建立跨区域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并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的责任主体。”5月14日《预案》发布当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说。
此前,5月1日,北京市首部轨道交通地方性法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此次《条例》更注重社会共治共管和乘客权益保障。“社会共治共管,所以希望广大乘客在乘坐中如果发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以及影响到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及时拨打市交通委12328投诉热线,向我们进行投诉举报,我们执法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予以处置。”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轨道交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海涛说。
此外,《条例》细化了社会公众尤其是乘客的行为准则。对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行为予以禁止,如损坏隧道、轨道等设施,在保护区擅自施工作业等行为。对危害运行安全的行为予以禁止,如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高度危险区域。
另辟专项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近日,为加强应急管理,消除各类潜在的风险隐患,天津市召开宣传贯彻《预案》的工作会议。天津市将梳理优化市内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安全运营情况的日常监测机制,明确了天津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据悉,天津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在10月31日前完成各自的保障预案,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的全市综合应急演练。
《预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因列车撞击、脱轨,设施设备故障、损毁,以及大客流等情况造成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突发事件并不适用。在《预案》规定之外,各地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往往还有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
北京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地铁公司有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分别还有70多个专项预案。
据介绍,2014年全年,北京地铁公司共组织3次专项综合应急演练:3月28日,在15号线国展站组织开展了高架线路区间疏散演练,真实模拟了高架线区间车厢内部起火冒烟和乘客疏散的场景;6月11日,在郭公庄车辆段组织了综合防汛演练;7月12日,在运营三分公司太平湖车辆段组织了列车脱轨起复演练,该次列车起复演练特意邀请60位地铁粉丝到现场观摩。
完善信息发布创新安全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现行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突发事件乘客信息发布规则》(简称《规则》)包含了丰富的全媒体信息发布手段,地铁官方网站、微博等多种宣传方式纳入信息发布渠道。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化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客运交通骨干作用的凸显,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时对运营服务信息和客流引导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时,尽快疏导事发现场的乘客、引导事发地外的乘客不要前往显得尤为重要,若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
《规则》规定,北京地铁现在运营异常信息发布的启动时机为“列车运行间隔超过计划间隔2倍或列车延误时间达到10分钟时”,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2.5分钟,当列车延误5分钟时,将启动应急预案。“对运营影响较大的事件信息,乘客信息系统将以全屏方式显示。”负责人介绍。
《规则》的颁布实行,进一步规范了北京地铁乘客信息发布工作,对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统一奠定了基础,对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方便乘客出行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