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地下建“桥”确保永留日本侵华罪证
2015-08-17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刘桐)通过防潮、止水、加固土壤等多种措施确保阜新万人坑遗骨永久原貌展示日本侵华罪证。

昨日,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馆长张宝石向记者揭秘怎么挖掘、保存全国最大的死难矿工遗骨。

防潮:纯手工在地下掏空建“桥”

遗骨在地面会受到地下水气的侵蚀,新馆采劝桥式托体工程”,就是在露出的遗骨层地下4米掏空建“桥”,将遗骨层托举起来,这样就会隔绝地下水的水气。同时还开挖防潮洞,确保土层不受潮。

张宝石说:“别看就是地下铺一层混凝土,但是得需要纯人工一点点地开掘。”

封闭:修建玻璃幕墙确保恒温恒湿

在万人坑外侧修建玻璃幕墙直接到地下,这样就能隔绝周边土壤输送的水气。并且内部还有恒温恒湿装置,可以防霉、防菌不变质。

加固:特殊材料给土壤“定形”

为防止土壤疏松压垮遗骨文物,使用无水环氧树脂给土壤加固,确保遗骨的土壤不变形错位。

防腐:遗骨加入钙元素能长久保存

对遗骨进行了加钙、加蛋白元素的处理,这样就能使得遗骨能够永久保存下去。

张宝石介绍:“遗骨的防腐保护是重中之重,专门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抚顺平顶山纪念馆等去学习如何保护。”

清洗:首用调和复合试剂清洗表层

“施工单位使用多种无害化试剂进行调和形成复合试剂,这样利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将之前的保护层全部清掉,再重新进行防腐。”张宝石说。

在清理遗骨中使用了无水乙醇,人工用棉球一点点进行擦拭清理,确保即便是清理过程中也不损坏遗骨。

盖棚:施工中设三层防护绝不伤害遗骨

张宝石介绍,施工中上面有吊车,但是为确保地面遗骨不受破坏,在遗骨上方搭建了三层防护,即便是3吨重的吊车掉落也能支撑住,绝不损害到遗骨。

原样:原貌保存永久展示日本侵华罪证

万人坑都是按照原样、原貌进行了挖掘展示,保存中也是未改动原貌,就是为了永久展示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目前对其他未挖掘的遗骨无挖掘计划,也是为尊重死难矿工的亡灵。

探访

三大展馆“再现”历史场景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分为死难矿工遗骨馆、抗暴青工遗骨馆和阜新万人坑遗址陈列馆三个展馆。

阜新万人坑遗址陈列馆,分为4个展厅12个单元,通过雕塑、复原场景、油画,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在阜新实施暴行和劳工悲惨境遇的历史场景。

其中,第一展厅为侵占东北、掠夺资源。展馆内有一幅日军占领阜新县时的合影,这是首次展示。

第二展厅为血腥开采、惨绝人寰。展示了强募50余万劳工、非人待遇和事故频发造成伤亡。

第三展厅为浴血奋战、气贯长虹。展示了劳工被俘、受刑、暴动的场景。

第四展厅为以史为鉴、圆梦中华。展示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死难矿工遗骨馆始建于1968年,此次扩建后分为南、北两个群葬大坑,死难矿工裸露遗骨110具。

其中有一具遗骨手杵地、臂抬起、头微昂的状态,由此可以“穿越”回到70多年前,这位生病的矿工被侵略者活埋的场景。

抗暴青工遗骨馆始建于1968年,埋葬的是因发动震惊伪满当局的新邱下菜园子暴动而被日本侵略者残害致死的工人。

伤病矿工被扔进万人坑活埋

见证

受伤生病的矿工不给医治,不能干活就被活活扔进万人坑。

昨日,80岁的高多贤作为死难矿工家属与省领导一同为纪念馆主题雕像揭幕,并讲述了父亲高庆岐死里逃生的经历。

高多贤老家在锦州市高家沟村,1944年,日本人到村子里称要给老百姓“照相”,实际上拍摄的照片就是所谓的“证据”。要是日后哪个劳工跑了,就能找到其家人。

那年,高多贤的父亲、大伯和叔叔都被抓去太平矿,就是现今的海州矿当劳工。日后,高庆岐对儿子讲起,住的地方墙上都拉了电网,还有警察看着。用秫秸席搭的工棚,不遮风、不避雨,更不挡寒,50多名劳工就挤在铺着草的地上。吃的都是橡子面窝头,很多劳工因此胀肚死亡。

日本人让劳工每天在矿井下工作十多个小时,劳工稍微休息一下,就会被皮鞭殴打。

高庆岐才来矿上就遇到冒顶事故,腰部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但是日本人不给看病,还不让回家治疗,就把他送到日本人公寓做工。

那时每天都能路过万人坑,高庆岐曾回忆:每天都有日本人用马车把死人拉到沟里填埋,常常伴随着成群的野狗。曾多次亲眼看到有的劳工没死就被日本人扔到沟里活埋。

1945年2月,高庆岐哥仨儿终于跑出来。但是因被抓劳工期间所受伤病落下终生残疾。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http://www.hsw.cn)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