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域交通迈入立体化时代
2015-08-15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的“畅交通”措施,疏解区域过境交通,加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水上巴士的建设,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目前,已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同时,打好环保和节能组合拳,加快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加上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城市骨架交通和区域交通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为此,我市在2012年编制完成了《兰州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方案(2012-2015)》,提出了“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规划(简称“139”规划)的畅交通构想。
从2013年起,我市围绕既定的“一横、三环、九纵”骨干路网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在城市核心区实施184个“上跨下穿”工程。
2014年是我市全面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畅交通目标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经历了几件大事:3月28日,我市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6月10日,中国黄河流域首条水上巴士航线在我市起航运营;6月30日,我市公共自行车一期项目首批111个网点开始局部试运行。从而使我市的城市交通呈现出空中有天桥、地上有公路交通、地下有轨道交通的立体化模式。
近年来,我市又修建了深安、元通、雁白等横跨南北的黄河大桥,有效疏解了全市的交通。
昔日的丝绸之路迈入“高速时代”
除了城域交通的大发展外,我市铁路交通建设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节点城市的作用,让这条充满大漠驼铃声记忆的丝路,逐步迈入“高速时代”。2014年12月26日10时49分,随着兰州始发至乌鲁木齐的首列D2703次动车顺利从兰州西站出发,标志着世界最长高铁——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据悉,兰新高铁是一条横贯我国东西方向的现代“钢铁丝绸之路”。
中川机场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铁路和航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最大受益者。两年前的中川机场如同一位朴素的“西北姑娘”,如今的中川机场如同一个具有浓烈“国际范儿”的时尚达人,而且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航空枢纽。
今年7月16日,随着“兰州—乌鲁木齐—圣彼得堡”国际航线首航仪式在兰州中川机场举行,标志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有了首条洲际航线。
在今年7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陆海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高峰论坛上,我市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签订开通3条国际航线协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在8月30日前开通兰州经停国内城市直达法兰克福的国际航线,在12月30日前开通兰州经停国内城市直达名古屋及吉隆坡两条国际航线。
同时,兰州至中川机场T2航站楼的城际铁路将于2015年9月15日试运行,届时从兰州火车站乘动车直达中川机场仅需要20分钟。
污水“全收集”提高防灾防汛能力
处理好污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9年开始,我市组织实施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项目由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两部分组成。截至目前,全市城区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共计开工建设56个单项管道工程,完成管道总长度209.94公里。同时,新建、扩建了3座污水处理厂,即新建西固、盐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雁儿湾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全市从2009年实施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后,城区的污水处理率由2009年的6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4%左右。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变废为宝
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是打造宜居宜游山水魅力之城的前提之一,为此,我市决定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让其变废为宝。2014年4月,兰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处理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发电项目开工,目前基本轮廓已清晰可见。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3.8亿元,占地150多亩,建成后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从6%提高到90%以上。
为了让全市居民逐步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从普通饮水工程向精品饮水工程转变,同年10月底,兰州市第二水源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力争2016年底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