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戴河会议与青藏铁路的历史渊源
2015-08-07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部署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这次会议被媒体认为是今年北戴河会议之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
正当国内外媒体纷纷揣测今年的北戴河会议会有什么大动作的时候,瞭望智库却于8月5日称,北戴河今年无会,已回归疗养胜地本来面目。
这个传说中“中国最神秘会议之一”究竟是什么会议?又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北戴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西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清朝末年起,成为“各国人士避暑胜地”。解放后,中央领导人到北戴河一边避暑一边办公。北戴河与美国的戴维营、俄罗斯的索契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夏都”。
历史上,北戴河会议几经兴衰。
1898年,清政府宣布将北戴河辟为“准允中外人士相杂居妆的避暑地。1912年,北洋政府的高官开始在北戴河修建度假住所。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中组部在北戴河建立疗养院。1952年,中组部疗养院移交给中央办公厅,改名为中直机关疗养院,规定中直机关的干部一年有一周去北戴河休养的假期。从1953年到1965年,夏季的中央重要会议,几乎都在这里召开。北戴河逐渐成为反应中国政治的晴雨表。
1966年“文革”开始,中央暑期办公制度被废止。改革开放后,北戴河的一些疗养院陆续还给了中央各个单位。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恢复中央暑期办公制度。2003年,暑期办公制度取消。北戴河的“夏都”功能又一次中止了。
尽管如此,北戴河会议在新中国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有不少重要决策是中央领导人北戴河疗养期间作出的。如建国初期的炮击金门、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大炼钢铁;再如80年代,关于青藏铁路的路线问题。
1983年7月16日,邓小平乘专列离开北京,第二天早晨抵达北戴河。在北戴河疗养期间,邓小平会见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阴法唐原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此次专程赴北戴河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西藏工作。
阴法唐回忆当年场景,邓小平主动问阴法唐:“向西藏修建铁路走哪条线好?”
阴法唐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是走青藏线好1
邓小平说:“不行,有个盐湖问题。”
阴法唐说:“铁路修到格尔木了,盐湖已经过去了1
邓小平接着问:“还有什么问题?”
阴法唐说:“还有永冻土的问题,铁道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能解决;一种是不能解决。但是专家认为可以解决。从50年代开始,中科院冰川所在风火山上就设点实验,搞了许多项目,应该说我们的专家积累了许多经验。再说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有冻土,问题不大。”
邓小平又问:“如果修青藏线,有多少公里,大概要花多少钱?”
“从格尔木到拉萨为1100多公里,原来预计需28个亿,现在加上物价上涨的因素,可能要三四十个亿。”阴法唐答道。
邓小平扳着指头算了算,考虑了一会儿,说:“用不了这么多,30来个亿足够了。”
“西藏群众迫切希望青藏铁路能够早日上马。”阴法唐不忘最后做小平同志的工作。
邓小平点了点头,肯定地说:“看来还是走青藏路好1
由此,在北戴河最终确定了青藏铁路的路线问题。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路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提前一年通车,开启了西藏人民的幸福天路。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厉行“八项规定”,北戴河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专家休假计划”的实施,北戴河在凝聚人才、收集智慧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未来,北戴河必定是政治上退潮,经济上涨潮。随着中国政治透明化,北戴河会议也逐渐退去神秘面纱,还原其作为疗养胜地的本来面目。发挥其现有的资源和潜在的优势,使其按旅游经济的市场规律自然发展,将是最好定位。本文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