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加速路网接驳构建东莞东部交通枢纽
2015-08-07 






铁路对常平当地乃至整个东莞的经济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南方日报记者胡国球摄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1994年,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在常平镇响起,东莞迎来了铁路交通新时代。关注东莞发展历史的人们都知道,铁路对常平当地乃至整个东莞的经济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近年来,常平依托作为“京九第一镇”的交通区位优势主动出击,招商成绩突出。2014年,常平镇共有14个项目列入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3.43亿元,“三重”项目数量全市第一。

常平作为全国物流和商贸重镇,京九铁路、京广铁路交会于此,四通八达的路网以及9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专业市场助推当地及周边商贸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被定位为东莞三大副中心之一的常平镇,正着手以车站建设为龙头,以路网建设为支撑,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大交通格局。并通过建设新汽车站、扩建火车东站等重大项目,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全面巩固和提升该镇独一无二的交通枢纽地位。

2013年6月20日,随着东莞火车站搬至石龙,“新石龙站”成为“东莞站”。位于常平的“东莞站”三个大字,开始成为常平人的记忆和隐痛。对此,常平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后东莞站时代”,交通规划建设不会降低标准,作为东莞东部中心的常平镇,定位将愈发清晰:做东北组团活力宜居中心、交通枢纽中心。

与此同时,东莞轻轨R3线计划于2016年动工,按照相关规划,作为东北组团中心的常平,将在东莞东站、常平火车站、岗梓路和环城路设置4个站点。从东莞轻轨布局可以看出,常平在东莞新一轮的交通版图中,仍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报记者方镇彬



A区位

东北组团发展离不开交通优势

把常平打造成为活力宜居的东北组团中心,既是对常平发展思路的延续,也是对常平发展方向的一个重新定位。

的士司机周师傅是常平本地人,作为常平400多名的士司机之一,在多年的开车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常平镇以及周边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周师傅说,近年来,常平镇不但加大了镇区交通路网的升级;而且与企石、桥头、谢岗等周边镇区的镇际道路也接驳得越来越好了。尽管当前由于莞惠城际轨道的建设,常平镇主干道交通时常比较堵塞,但周师傅坚信,“莞惠城际建好后,常平路网交通的优势会愈发明显,而来常平的客人也会越来越多。”

“关注常平发展的人都知道,常平能拥有今时今日的发展面貌,铁路优势及口岸驱动功不可没。”据东莞市口岸局常平分局负责人介绍,1994年10月28日,东莞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正式开通后,常平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城市建设蒸蒸日上。

《常平镇志》的记载也佐证了上述负责人的看法。从1994年开始,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的常平镇对“三来一补”企业进行调整,积极推动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常平的产业结构也由传统的毛织制衣、五金电子制造业逐渐向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并由此奠定了常平多年的经济发展优势。

众所周知,铁路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还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全天候运输,且速度快、运能大、安全舒适、节能省地等特点。这些特点使铁路不仅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对其途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2014年10月,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相关议题指出,东莞将以经济区理念统筹推动组团式发展。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经济区统筹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而在这个新的战略格局中,常平所处的东北组团(包括常平、谢岗、企石、桥头、横沥、东坑等镇街),被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其重点是发挥银瓶新区(粤海产业园)、常平镇“一区一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关联并升级组团内各镇产业链,带动城市更新和服务配套完善,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

在这种背景下,常平仍将当之无愧担纲东北组团的老大哥和领头羊。面对新型城镇化提出的活力和宜居的要求,常平提出要打造“活力宜居的东北组团中心”,打造休闲旅游之城和运动之城的目标。

常平镇委书记黄庆辉表示,将常平打造成为活力宜居的东北组团中心,既是对常平发展思路的延续,也是对常平发展方向的一个重新定位。建设活力常平,就是要把常平建设成为具有经济活力、社会活力、农村活力的东北组团中心。而建设宜居常平,则是要提高常平的经济活力和城市环境空间的宜居结合,把常平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城市。

B

配套

着力提升交通路网“精细化管理”

常平大力推进“交通要顺”工程建设,通过常平路网的“外联”与“内畅”,进一步发挥“东莞市东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集聚和辐射作用。

事实上,在东莞各镇街的基础配套建设中,没有哪一个镇街会像常平一样,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因为,坐拥两个火车站的常平具有周边镇街难以企及的交通区位优势。

近年来,为加快交通配套建设和助推物流业发展,常平在路网建设上也是不遗余力。2002年,常平镇的市政总体工程专项规划对市政道路进行了详细规划。据常平镇规划部门介绍,2006年,常平正式动工建设包括环城路北段工程在内的18项道路工程,其中包括环常路北段、环常路土塘段、卢屋铁路桥建设工程以及常黄路、常东路、东兴路改造工程等,总里程约30公里,预算总投资近6亿元。2007年,常平又启动总投资额逾5亿元的另外18项道路工程。2008年,常平投入1.84亿元,新建和改造市政道路17条,建成总里程16公里。2009年,常平进一步加快推进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包括新建改造振兴西路、新城大道北段等10条村际联网路,进一步畅通镇村路网,不断提高常平的区位地位。

今年2月,常平镇镇长朱默河在做政府报告时也特意提及交通管理。他说,常平经济社会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活力减退、宜居水平不高等制约常平加快发展。朱默河说,目前城市管理模式仍较粗放。交通管理、内涝防治等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而随着常平着力打造东北组团中心,原来交通的不足正成为新的发力点。近年来,在原有铁路枢纽优势的基础上,常平镇大力推进莞惠城际轨道、东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高速公路(虎岗、从莞、番莞)和镇际联网路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镇街的交通连接,进一步加快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

常平镇规划所所长叶铭标表示,近年来,常平围绕“东莞市东部中心城市”、“东莞市副中心”和“珠三角区域商贸物流和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大力推进“交通要顺”工程建设,通过常平路网的“外联”与“内畅”,进一步发挥“东莞市东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集聚和辐射作用。叶铭标说,常平交通区位比较特别,与周边8个镇街接壤,交通路网优势十分明显。而在常平“外联”镇际联网路建设中,近年已经建成的镇际联网路,包括联系黄江镇的31号路(X232线),联系大朗镇的23号路(常安路)等等。

而在“后东莞站时代”,常平作为东北组团枢纽中心的地位将被进一步明确。常平规划所副所长徐杨平告诉记者,按相关规划,下一步,常平镇中心除了主干道常平大道外,振兴西路与翠珠路两条道路也将全面升级,以此作为常平大道的重要补充,以及提升常平城市道路内循环的抓手,不断提升通行能力与交通的转换率。

“除‘外联’路网外,常平一直十分重视环常路建设,保持镇内交通路网‘内畅’。”徐杨平说,环常路规划为环常平镇快速道路,在实现常平镇快速交通的同时,有助于分流过境车辆,避免全部车辆汇集通过镇中心区,极大改善了中心区交通环境。

C

布局

车站商圈将成东部商业新力量

在新汽车站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旧汽车站周边新一轮的商圈布局正全面铺开。

今年2月1日早上9时54分,广深城际铁路常平站至潮汕站首趟动车D7101正式开行。首次实现广深城际铁路和厦深线的连通,常平站是此跨线动车东莞范围内唯一一个站点。从此,常平以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去潮汕方向更为快捷,从常平站到潮汕站只需3小时,二等座位票只需109元。

据了解,以往常平市民前往潮汕方向,选择铁路出行有两种方式,一是从东莞东站乘坐广梅汕铁路运行的普速列车,全程需6个多小时;或乘车到深圳北站转乘高铁。此次增开广州东至潮汕间跨线动车组,使得常平及周边地区市民去潮汕等地更为便捷,搭上高铁顺风车的常平交通经济,再次成为外界解读的焦点。

但关注常平的人都知道,由于现有的汽车站临近常平火车站、木抡市场等人流、商流密集地段,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附近路段常常堵得水泄不通,随着常平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车站无论设施还是所选地段,都远不能适应“京九第一镇”、“东北组团中心”的定位发展。

正由于此,经过多次论证后,2013年7月,总投资2.2亿元、位于横江厦环常北路南侧的常平新汽车客运站破土动工,常平汽车站建设翻开新的一页,该工程也被列入东莞市重大项目。

在常平镇分管城建的副镇长袁庆华看来,“加快新建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大京九物流园区、东部工业园区等路网结构,有助于盘活相关片区的土地使用价值。”

“与此同时,常平还将进一步加强桥梁建设及改造,缓解交通堵塞。”据袁庆华介绍,常平环城北路跨线桥位于环常路北段与东兴路相交处,目前已完成建设,将有效缓解东兴路、北环路的道路交通压力。与此同时,目前在建的金美大桥正式完工后,将有效缓解寒溪河东西两侧、振兴路至金美村路段的交通压力。

常平的环城路也是众多市民关注的焦点。袁庆华认为,作为常平镇外围的主干道,环城路对引导外围车辆、减轻镇中心交通压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为此,常平将继续加大力度全线贯通环城路。

常平轨道办专职副主任周景庭透露,常平汽车站以政府投资为主,由于目前仍未投用,市民普遍关注的车站与周边公交路网接驳线路,交通部门仍未公开。此外,在新汽车站未来运营中,可能会引入民间资本来参股经营。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新汽车站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旧汽车站周边新一轮的商圈布局正全面铺开。周景庭说,按相关改造计划,未来在旧汽车站旁边的常平火车站广场上,将形成地上、地面、空中的立体换乘体系,并结合人流组织商业动线,把商业布置在人流最密集的区域,着力打造以都市白领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核心商务区,业态以休闲、商务、餐饮功能为主。

D

产业

“后东莞站时代”货运业将迎新契机

常平具备高层次规划的新路网与独具优势的交通区位,由于线路调整客流有所减少后,交通运能还能够进一步用于发展货运业.

来自湖南岳阳的注册规划师徐杨平,目前是常平规划所的副所长,工作与生活均离不开常平,这让他成为常平交通路网直接的参与者、观察者与思考者。对于东莞火车站搬迁至石龙,他的看法并不悲观,他认为,长途车旅客不少是过路客,对常平当地商贸活动的促进并不明显。与常平长期有商贸往来的旅客,并不会因为东莞站更名为常平站,而减少来常平的次数。徐杨平说,原有的铁路口岸仍然存在,常平长途汽车与公共交通等配套,仍然按高水准来建设。

统计数据支持了徐杨平的观点。据常平镇分管经贸的副镇长陈锐毅介绍,2015年上半年,常平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形势稳步向好。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27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24.37亿元,同比增长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亿元,同比增长13.4%。

而随着东莞火车站的搬迁以及部分线路的调整,常平的交通压力一下子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徐杨平说,作为东莞东北组团中心的常平镇,在享受交通区位优势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为此,常平近年来在路网方面多方发力,2011年以来,常平镇陆续投入数亿元加快城市升级,新建和改造道路20多条,打通了一批断头路、瓶颈路。

为了改善路网结构,提高镇区之间的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常平镇通过对多条道路工程的建设,完善了路网结构,巩固了常平成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地位,更有力推动了常平物流业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常平近年来的交通路网建设升级方案,都是在东莞站搬走前制订,规格较高。但东莞站搬走后,路网规划建设并没有因此降低要求,”徐杨平说,这意味着,在客流减少的情况下,常平交通路线的建设层次和服务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目前,常平镇正着力做好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对接,不断提升路网密度和交通转换的效率。让常平火车站、东莞东火车站与镇内外交通实现无缝对接。使整个服务质量明显上升。

徐杨平说,坐拥两大火车站的常平,一直以来想方设法让更多的旅客能够在此停留,助推当地商贸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后东莞站时代,常平具备高层次规划的新路网与独具优势的交通区位,由于线路调整客流有所减少后,交通运能还能够进一步用于发展货运业”,徐杨平介绍,富于开拓精神的常平镇历届领导班子,依托当地铁路交通优势及物流产业基础,全力以赴做好“铁路经济”和“口岸驱动”两篇文章,为常平经济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常平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等为产业龙头的工业大镇。而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勃发,常平将继续在东莞东北组团担纲“领跑者”的角色。本文来源:南方日报。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