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高架桥上天监管别“掉地上”
2015-08-06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非机动车和禁行车辆上高架桥,在车速极快的车流中穿梭,看似拉风,却让旁人为其捏一把冷汗。最近几天,大河报记者在郑州市陇海路高架桥上不断看到此类惊险的一幕。

郑州市陇海路高架桥通车之后,多次因交通违法乱象频出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其中,“风风火火闯高架”的电动车是交通违法的主力军。就在上个月,郑州市交警部门刚刚对此进行了专项整治,没想到类似的一幕仍然在不断上演。民警蹙额长叹,市民叫苦不迭,维护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为何如此步履维艰?

实际上,在郑州市几乎所有高架桥、快速路上,都可以看到电动车一闪而过的身影。无序的车流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是一种戏谑,而是一种看得见的混乱。对此,有人习惯性以缺少非机动车道为之辩护。这种情况确实普遍存在,但高架桥的建设就是为了实现不同车辆的分离,放着桥下道路不走,另辟蹊径与机动车共舞,说白了,不过是想搭上快速路的顺风车。

电动车闯高架桥的危害毋庸赘言,即使从个人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也显得过于莽撞。随着城市建设的阵痛不断加剧,堵车成为每个人心底挥之不去的痛,于是,有人将触犯规则视为捷径。城市拥堵固然受制于硬件设施,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因为混乱无序所致,当每个人都以破坏规则为代价提高出行速度,没有谁能真正从中受益,我们自己不仅要面对更加恶劣的交通状况,而且还要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一条道路持续因同类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足以说明职能部门的监管和处罚都存在疏漏。与开放式的普通道路不同,封闭式的高架桥要想剔除擅自闯入者本非难事,倘若监管处罚到位,电动车何至于屡屡犯禁?除却执法者人手不足等客观因素,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随处可见,但却鲜有人真正因此受到处罚。交管部门的网开一面不难理解,因为非机动车的空间被不断蚕食鲸吞,严刑峻法未免有些不近人情。问题的关键是,当明确的法律边界因错综复杂的交通格局而日渐模糊,不仅日常交通秩序难以保障,就连泾渭分明的高架桥上,如何执法也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城市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变换着容颜,交通改造引起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日益突出。从维护法律尊严的角度来说,交通阵痛既不是破坏规则的借口,也不是疏于监管的理由;但是,如果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怎样合理分配路权、减少阵痛的痛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