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统计分析揭示安全风险点
2015-08-05
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简称《统计分析》)显示,今年二季度,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围绕“平安交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统计分析》重点对二季度各领域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规律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总体研判。从中可以看出,威胁行业安全的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容不得半点疏忽。
道路运输领域
二季度,较大及以上等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8%和45.9%,环比分别下降11.9%和5.4%。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凌晨时段货车事故风险大
二季度以来,由于部分路段禁止货车白天通行以及夜间执法人员少等原因,凌晨时段运行的道路货运车辆增多,加之凌晨时段正值人体生理疲劳期,驾驶员易出现判断能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等现象,事故风险增大。凌晨(2时—3时),道路货运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该时段事故总量的75%和66.6%。
中午时段(11时—12时),中长途驾驶员经过长时间的行驶,易产生驾驶疲劳,加之5月份以来,我国气温普遍偏高,加剧人体生理疲劳,易诱发行车事故。在该时段,发生事故5起,其中3起道路客运事故均为中长途客运班线事故,占该时段事故总量的60%。
中西部地区旅游客运存风险
二季度,我国进入传统旅游旺季,特别是伴随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进藏游”、“进川游”等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客运需求快速上升,但受当地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道路通行条件复杂,加之旅游客运往往无固定运行线路,驾驶员对沿途道路不熟悉,事故风险较高。发生旅游客运事故6起,均在中西部地区。
西南山区部分省份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局限,安全基础较为薄弱,加之辖区内道路通行条件复杂,急弯、陡坡、临河、临崖等危险路段总量大、分布广,安全风险高,事故总量居高不下。二季度,地处西南山区的广西、云南事故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两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9.7%和20.6%,同比分别上升83.3%和110.5%。
营运车辆单方事故上升
近年来,交通运输系统加大短途客运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通行条件安全评估,深化隐患排查整改,有效遏制了县内短途班线事故的多发态势。县内短途班线客运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5%和83.3%。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5月以来,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较常年明显增多,道路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因素增多,加之部分驾驶员在复杂条件下的行车安全技能不高,应急处置技能不足,侧翻、坠落等车辆单方事故多发。二季度,营运车辆侧翻、坠落等单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5.1%和43.8%,同比分别上升8.3%和77.1%。
水上交通领域
二季度,运输船舶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持平和下降7.4%,环比分别上升10%和47.1%。
运砂船事故多发态势得到遏制
各级海事机构针对二季度涉水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砂石运输需求旺盛的特点,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砂石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重点水域巡航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采砂、运砂行为,有效遏制了运砂船事故多发态势。运砂船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5%和75%。
内河航运企业经营结构复杂,公司安全管理水平较海运公司存在很大差距,船舶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船员安全技能不足,加之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能力相对薄弱,内河运输船舶事故有所增多。二季度,内河运输船舶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二季度事故总量的75.8%和82%,同比分别上升25%和46.4%,环比分别上升16.3%和86.4%。
地方企业船舶事故上升
受宏观经济调整以及资源类等大宗货物运价水平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部分经营效益较差的航运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观念有所抬头,安全投入缺少保障,导致部分运输船舶维护保养不到位、船舶配员不足或人员缺少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等问题突出,加大事故风险。二季度,地方企业船舶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0%和52%,同比分别上升50%和28.6%。
货船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二季度,伴随进入夏季水路运输高峰期,凌晨航行的运输船舶增多,特别是为逃避安全监管,部分船舶利用夜间非法违规运输现象屡禁不止,加之凌晨视线不良、人体易于疲劳,而部分内河船舶夜间航行的导航、助航设施不完善,驾驶员易发生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事故风险高。二季度,凌晨(2时至5时)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全天事故总量的24.2%和32%。
普通货船总量大,船舶种类多,特别是部分中小型普通货运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船舶技术状况较差,加之二季度水路货运增速放缓,货运市场竞争加剧,部分船舶为节约成本、追求利益,超载、配员严重不足等现象增多,事故风险增大。普通货船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占二季度事故总量的57.6%和66%,同比分别上升81%和22.2%,环比分别上升11.8%和94.1%。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
二季度,事故起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5%和57.6%,环比分别上升11.1%和下降17.6%。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下午时段事故较为集中
15时至17时,是夏季施工作业集中时段,施工作业量大,劳动强度高,加之夏季高温炎热,易导致人员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安全风险高。二季度,在此时段,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工程建设事故总量的50%和64.3%。
坍塌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综合采取各项措施,强化桥墩、隧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控,有效防范了坍塌事故发生,实现了今年以来坍塌事故的“零死亡”。
隧道事故降幅显著。二季度,隧道工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和80%。
桥梁工程事故多发
伴随工程建设向地质复杂地区转移,大型、特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增多,施工组织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不断增大,安全风险日益增高,事故呈多发态势。二季度,桥梁工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40%和10%,环比分别上升75%和175%。
三季度面临四挑战
《统计分析》指出,三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保障任务依然繁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暑期客运高峰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三季度,进入暑期客运高峰,学生离校返校、旅游观光等客流相互交织重叠,出行总量大,运输任务繁重,人员工作负荷高,车辆使用强度大,加之夏季气温炎热,驾驶员易产生驾驶疲劳,车辆易发生爆胎、线路短路等故障,加大事故风险。
二是水路货物运输安全不容乐观。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水路货物运输市场需求疲软的现象仍将持续,航运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压力增大。部分企业可能出现安全投入不足、船舶维修保障不及时、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甚至超员超载、冒险航行、非法违规运输等现象,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西部地区工程建设需防安全风险。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西部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不足,加之部分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事故风险居高不下。
四是极端灾害性天气不利影响显著。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三季度全国进入主汛期后,极端灾害性天气将有所增加,台风集中登陆、局部强降雨、高温以及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增高,将给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