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高铁贵州段喀斯特地貌施工技术难题攻克
2015-07-30
沪昆客专风险性控制工程坝陵河特大桥。
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研讨大独山隧道涌水治理方案。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9日电承建沪昆客运专段贵州境内线路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桥隧比最高、安全风险最高的贵州段第9标段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岐峰军表示,目前所有喀斯特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难题已全部攻克。截至目前,贵州段施工最艰难的大独山、岗乌、斗磨3座隧道掘进仅剩最后1公里。
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承建的沪昆铁路第9标段地处贵州安顺境内,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带,施工中的多项施工难题是高铁施工首次遭遇,管区经过黄果树、龙宫两个国家级5A级景区,施工环保压力巨大。
据了解,第9标段全长63.759公里,总投资约49.7亿元,共有桥隧40座计55.289公里,桥隧比高达86.8%。其中大独山、岗乌、斗磨3座隧道是全线Ⅰ级风险隧道。全长525.7米的克地坝陵特大桥,地处垂直落差200多米的坝陵河大峡谷,主墩高104米,为沪昆高铁全线第一高墩。全长2352米的管区内第一长桥水桶木寨特大桥,该桥72跨中的51跨桥面纵坡达2.5‰,为高铁架梁施工的极限坡度。
项目部攻克施工多重技术难题。据指挥部安全总监芮宗勤介绍,全长2076米的斗磨隧道,是全线唯一瓦斯突出隧道。其中高瓦斯段624米,瓦斯压力最高1.0兆帕,被喻为“在火药桶里施工”,成为全线首座贯通的Ⅰ级高风险隧道。
芮宗勤说,项目在斗磨隧道施工中斥资4000余万购置先进的自动检测监控系统以及业界几乎所有的监控防爆供风系统,投资3000余万给所有进洞施工设备穿上“防爆外套”,配备C6多功能钻机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等,让高铁成功穿越“恶魔”地带,成为全线首座贯通的Ⅰ级高风险隧道,自行研制的声光报警系统获国家专利并在全国煤矿系统推广。
目前,有着多顶中国高铁“第一”指数的克地坝陵河特大桥和水桶木寨特大桥均已合龙。截至目前,该项目创新工艺新工法及科研项目4项,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2项正在申报。岐峰军说,项目组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的桥隧施工已探索出成熟经验,目前沪昆所面临的隧道技术难题都已得到攻克,。
项目指挥部党工委书记王志军说,5年来,有超过1.5万人次参加项目施工,为高铁建设穿越喀斯特地质探索出了系统的专业技术及工艺工法,填补了中国高铁穿越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地质的空白,培育了一大批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全长2264公里的沪(上海)昆(明)高铁是目前世界在建里程最长,我国东西向线路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铁,也是我国首次大面积穿越云贵高原喀斯特典型地质修建的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预计2016年年底通车。(王觅汀唐相彥王慧伶李黔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