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抗日烽火中的铁路保卫战
2015-07-22 






钱塘江大桥

贾本义

从“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膨胀的野心,南京政府开始了备战工作,修建铁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七七”事变之前,多条新建的铁路开始投入使用,这些铁路在战争爆发后为调动资源和兵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争中,为了保证铁路的运输,各方齐心协力,在烽火硝烟中冒着生命危险,抢修铁路,多条铁路没有一天中断。在敌后战场,日军利用铁路封锁抗日根据地,同样,共产党和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根据地展开了以摧毁铁路为目标的破袭战,阻挡了日军的进攻。

修建多条铁路备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步伐加快,这威胁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南京政府对日本态度开始强硬,着手抗战准备工作。在抗日战争打响前,南京政府修筑了多条国防战备铁路。

首先修筑苏嘉铁路,这条铁路是从(南)京沪线上的苏州站到沪杭甬线上嘉兴站,1935年2月动工修建,1936年7月完成。苏嘉铁路通车后,从南京到杭州不经由上海,距离缩短150公里,在抗战初期发挥了很大作用。1937年11月国民党从淞沪后撤时,(南)京沪铁路的机车车辆经由苏嘉线撤离到沪杭线,再转至浙赣线。

其次修筑(南)京赣铁路。1936年,蒋介石召见铁道部长张嘉璈,指出:一旦中日战争爆发,京沪铁路势必被切断,“必须有一自南京往后方撤退之运输路线”。蒋介石决定兴建南京至贵溪的京赣铁路,与浙赣线连接,全长477公里。建成后南京到贵溪间的距离比经京沪、沪杭、浙赣三线缩短500公里。

考虑抗战爆发,日军必切断黄河以北铁路,南京政府在1937年2月动工修建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湘黔铁路工程以“先通后备”为原则,工程进展迅速。1938年11月长沙大火惨案后,战局恶化,南京政府下令将已建成路段拆毁,将钢轨、枕木等器材运往柳州,作为修筑黔桂铁路之用。

除了新修铁路外,南京政府还命令广九、粤汉铁路接轨。广九铁路广州始发站和粤汉铁路广州站相距很近,因涉及当地经济利益一直未能接轨。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即令广九、粤汉两路立即接轨,大大方便了运输。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粤汉南段和广九铁路成国际交通线,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使铁路修不胜修。铁路职工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始终维持通车。

另外,还改建了浙赣铁路,经改造整治后,由杭州至株洲可直接通车,浙赣线成为沟通京沪、沪杭甬与粤汉铁路的联络线。

除此之外,国民政府铁道部还在铁路运输方面做了一些国防“军事运输之准备”。如增加行车设备、添设防空设备、储存“紧急材料”等措施,铁道部要求各路“一律准备一年以上之用料”,并规定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存煤6万吨,非至战时不得使用。

钱塘江大桥建成三月即被自毁

为加强华南、华东与南京的联系,南京政府决定把杭江铁路沪杭甬铁路扩展为浙赣铁路,为此需要修建钱塘江大桥。南京政府任命茅以升为工程处处长,罗英为总工程师,李学海等桥梁工程专家为工程师,负责大桥的勘测设计。

钱塘江大桥上为公路,下为铁路,全长1390米,1935年4月正式动工。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工程日夜赶工,进展迅速,于当年9月26日通车。时值中日淞沪鏖战正酣,大桥立即担负起铁路、公路军运任务。淞沪之战后期,中国物资快速通过浙赣线运往后方,京沪、沪杭甬、苏嘉铁路上的机车、车辆和各种器材,快速运转到浙赣、粤汉、湘桂等线上使用。这些机车、车辆和各种器材等物资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大桥的建筑费用,同时还疏散了数以百万的中国居民,钱塘江大桥的作用巨大。1937年12月22日,大桥通车不到3个月,为抗战需要,钱塘江大桥被炸毁,茅以升亲手启动了爆炸装置。

日本人占领杭州后,着手对钱塘江大桥进行了修复,他们前后花了七年时间,才使大桥勉强恢复通车。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钱塘江大桥才得以修复,它再次成为浙赣线上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湘桂铁路一天修一公里

抗战期间,南京(重庆)政府在西南和西北大后方修筑铁路,以做长期抗战的准备。所修铁路的沿线群众,以抗日救亡为责任,积极应征,克服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早期建设史上的奇迹。

湘桂铁路是抗战爆发后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湘桂铁路从粤汉路的衡阳,经东安、全州到广西桂林,再经柳州、南宁、镇南关(今友谊关)向南与越南境内铁路衔接,可达越南海防港,是一条中越两国的运输线,全长1000公里。湘桂铁路1937年9月动工,沿线居民积极应征修筑,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工程进展迅速,平均每天修1公里,创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高纪录。湘桂铁路修至柳州至南宁时,沿途居民稀少,广西省政府动员群众筑路,有22万人报名参加,每人工期45天。

湘桂铁路在极其艰难的战时分段修建,由于日军侵略未能按计划全部贯通,但已完成通车的衡阳至来宾段600多公里铁路,在转运军民以及物资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在修建黔桂铁路时,从湘黔、浙赣两路拆下的钢轨、枕木和从长江以北南运的大量机车被重新利用。黔桂铁路的土石方工程,仍采用征调民众的方式进行,在支持抗战的旗帜下,沿途民众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筑路。广西征召近20万人,贵州征召约3万人,两省人口不多,竟征召23万人参加铁路建设,当地民众参与抗战的热情可见一斑,这也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色。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