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为阿克卓勒村送“礼”
2015-07-16 
齐英瞿祖明文/图

修通山体滑坡后受损的牧道。

在洪水中修通牧道。

救助被困在河道内的牧民车辆。

自行救助陷在沼泽地中的装载机。

自7月3日起,走进木垒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村民牧场,你会发现,人烟稀少的大山里,橘红的身影和哈萨克族牧民紧密融在一起,车辆、机械忙碌工作的情景不断闪烁在眼前……这就是木垒公路管理分局安排的专人专机,在为当地牧民修筑牧道……

阿克卓勒村距木垒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居民256户,1050人,由哈萨克、汉、乌孜别克、塔塔尔等4个民族组成,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97.3%;全村耕地面积2400亩,草场面积63.3万亩;2014年全村牲畜存栏头数为16800头(只)。在经历了6月频繁的降水天气后,爆发的山洪冲毁了进入夏牧场的道路,给当地转场的哈萨克族牧民车辆、牲畜带来不便……

镜头一:维修清真寺。

7月3日早,急匆匆赶到阿克卓勒村的木垒公路管理分局机械驾驶员闫桂生从昌吉公路管理局驻村干部口中得知该村清真寺由于建成时间长、长期雨水侵泡等原因,需要进行维修,而该村又没有任何机械后,他及时发挥机械优势,驾驶装载机对清真寺地基进行换填土方、平整夯实,为该村重建清真寺节省了开支,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镜头二:救助受困牧民。

完成清真寺地基重建基本工作后,工作人员开始了正式的修筑牧道,在进入距离阿克卓勒村30公里远的一处洪水冲毁的河道内,2辆牧民驾驶的汽车由于路基松软,车辆被陷,无法走动,在没有任何通讯条件下的情况下,牧民看见了一边修路,一边前行的工作人员,他们急忙来到机械前求援,在得知牧民已经被困一整天后,工作人员立即驾驶机械来到受困车辆前,用钢丝绳将受困牧民车辆拖至安全地带后又返回了施工地点继续施工……

镜头三:洪水中修通牧道。

受长期以来的山体滑坡、积雪融化、泥石流以及6月连续降雨暴发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阿克卓勒村130户牧民约15000头牲畜转场的夏牧场牧道大部分已损坏严重,甚至无法通行,致使部分草场得不到有效利用,给牧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牧民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在没有任何指示标志的山区,分局工作人员与当地牧民通力协作,在熟知地形的牧民的指挥下,一次次在流淌的洪水中不断的填充戈壁碎石,把洪水冲毁的牧道恢复到前期的模样……

镜头四:山坡下开通牧道。

阿克卓勒村的牧道没有固定的路线,牧民木拉提指着正在山坡下开通牧道的机械介绍到:“这里最早没有路,都是牧民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摩托车、骑马走出来的,原先牧民转场时带着家眷,赶着牲畜,生活用品一般都是用牛、马、骆驼驮运东西,搬迁也是用这些牲畜运输东西,现在都用农用机械拉运,经过机械清理山体滑坡,维修的牧道已经可以满足牧民的车辆通行……”

镜头五:沼泽中进行自救。

连续几天的维修牧道工作,让分局的机驾人员吃尽了苦头,整座大山中只有一辆装载机、一辆越野车在缓慢施工前行,时而戈壁乱石中作业,时而在沼泽旁施工,在维修了25多公里牧道后,7月6日中午,在牧民越野车通过的牧道上,装载机不幸陷入了沼泽地,在信息全无的大山里,一切失误都只能依靠自己救助自己,为尽快驶出沼泽地,机驾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陷入沼泽地的车轮用斗铲高高支撑起来,用铁锨一边挖出淤泥,一边垫入石块,在附近牧民的帮助下,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将装载机驶出了沼泽地,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修筑牧道工作……

画外音:

自7月3号进山后一直没有离开施工地的闫桂生告诉笔者:“自从进山后,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每天跟着牧民一公里一公里的向前施工,渴了就喝一点自带的矿泉水,饿了吃一点干囊,夜晚一般都是干到哪里,就在附近的牧民帐篷喝点奶茶,然后住宿一晚,第二天一早就继续施工,现在最想作的就是能够吃一点蔬菜。”

阿克卓勒村村委会俄热别克同志告诉笔者:“下派到我们阿克卓勒村的昌吉公路管理局工作组,在了解到夏牧场的牧道难行后,立即决定为牧民整修牧道,解决牧民的实际困难。他们与木垒公路管理分局协调后,及时调来及人员和机械,连续多日和我们吃、住在一起,现在牧道整修完了,这使我们的牧民转场工作安全方便多了,工作组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埃”

(作者单位:木垒公路管理分局)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