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收费公路扭亏为盈:统计有误说辞难服众
2015-07-07
【事件介绍】
聚焦广东收费公路扭亏为盈:统计有误说辞难服众
近期,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发布《2014年广东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众从中发现,2014年度,全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452.3亿元,支出总额为448.4亿元,全省收费公路去年盈利3.9亿元。而在6月11日,该省交通运输厅曾公布过一次《公报》,里面的数据显示去年亏损28.8亿元。关于此次“扭亏为盈”的原因,据称是之前统计数据有误,这次发布的内容是后来核实过的。
同样的年度公报、同样的发布单位,时隔不到20天,总数就从“亏损28.8亿”,摇身变为“盈利3.9亿”——数据天翻地覆,真相叹为观止。如此巨大的数字乌龙,轻飘飘一个“统计有误”,恐怕交待不过去。
一则,年度公报本是严肃而权威的信息发布,就算略有出入,误差范围也不该如此悬殊。盈亏是性质变化,“前任”数据如此不检点,究竟是统计口径问题、抑或是人为主观肇事?二者,眼下的这个说辞也难以服众。所谓“这次发布的内容是后来核实过的”,难道此前的数据可以潦草敷衍,拿出来广而告之都不需要“核实”程序?错在哪里、其罪在谁,没有个诚实的责任清单,权力公信置于何地?
犹记得前两年,不少车主慨叹高速公路是“印钞机”,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做客媒体时当嘲哭穷”,连称高速公路建设1公里往往花费上亿,全省高速公路仅1/3盈利,1/3保本,1/3亏损。时过境迁,惊喜让人措手不及。既然盈利了,接下来该考虑考虑如何还利于路、还利于民。
统计数据一时“短路”,严格来说也非不可理解。不过,高速公路盈亏上的数据,在中国是个容易激惹民怨的话题。有两组最新数据值得玩味:一是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到2014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6.2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3.6%,通行费收入3916亿元,支出5487.1亿元,收支缺口达1571.1亿元。二是媒体梳理上市公司数据发现,18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合计净利润为142.95亿元,今年一季度整体盈利33.52亿元,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8.19%,盈利水平仍然超过银行和房地产的48.75%和34.37%。两组数据,天上地下,令人称奇。
当然,不是所有收费公路都是上市公司,各家盈利能力确实存在差异。然而,短短20天不到的时间,一个大省的收费公路权威公报就能“扭亏为盈”——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在收费公路巨亏的历史数据中,还有没有类似“没有核实”就匆匆充数的水分数据呢?眼下,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市均发布了“2014年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几乎都是以“亏损”收官。舆论自然不能以无限怀疑的逻辑去质疑亏损数据,但在广东数据神逆转之际,藉此提醒相关部门再“核实核实”,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呢?
有消息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即将重新公开征求意见,现行收取通行费的“政府还贷公路”模式,有望转身为政府发债修路的“政府债务性公路”模式。说到底,收费公路上的数据之争,还是统计策略的规则之争、道路的公益属性之争、财政责任的底线之争。
收费公路数据算错30亿疑点太多引质疑
疑点太多不可信
从亏损28.8亿元到盈利3.9亿元,前后两次数据相差30多亿元,而“转亏为盈”的理由竟然是“算错了”。而即使真的是算错了,也总得有个下文吧?有太多的疑问人们都想知道答案。
而且,从前后两次公布的数据来看,这算错30亿的说辞也更加不可信。因为收入总数据没变,细项数据也没变,而偏偏在运营管理支出这一项费用上发生了“巨额”改变,而且是从前期公布的106亿元一下子锐减到了72.9亿元。难道是统计人员的脑子出了问题不成,还是负责审核和签字的领导酒喝多了?否则怎么能够连算错了30亿元这么惊人的数字差距都看不出来,最起码头脑中应该有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吧。更何况,作为一级政府部门来说,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支出也应该有过月份和季度统计呀。
让全国都扭亏为盈
如果不是广东省交通厅自己来了一个“大逆转”,公众虽然不愿意,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捏着鼻子把先前的巨额亏损当成事实,那么,在高速公路收支方面,到底还存在着多少公众应该知道,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事情?我们就不能不追问一下,其他各地乃至全国的收费公路收支有没有这样有意无意“算错了”的情况?所谓的巨额亏损究竟是事实还是“算错了”的产物?公众一直是在为高速公路建设支付成本还是为人家“算错了”而买单?
因为有了广东收费公路公报的巨大反转,公众似乎没有必要担心交通部还不上这笔钱。1571亿,“多乎哉?不多也。”因为只要按照这样一句“算错了”就可以找回30个亿的标准,全国各个省份平均错上一两次就可以扭亏为盈皆大欢喜。
必须重构公品质
没有一本明白账,没有阳光照射,收费公路只能行驶在“阴暗隧道”,无论盈亏都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不合理”伴随着“存在感”。收费公路该驶上何方?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现行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高速畅通”的阻碍。有人形象地称,收费的“兔子”,慢速的“法龟”。重启《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正,迫在眉睫。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必须重构“公品质”。有法治的保驾护航,高速收费才能名正言顺,才能“取之于路,用之于路”,更关键的是,才能更好地携带公益性、公共性与公信力一起上路,而这便是收费公路的“公品质”。
究竟亏在了哪儿
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亿,与此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财报其实很难对上号,以后者2014年上半年的年报为例,净利润率普遍在26%,甚至30%以上,利润水平甚至远超金融、地产。
相比国内收费公路的哭穷喊亏,国外的收费公路却并不普遍,曾经在英国自驾旅行,走遍英格兰几乎没有遇到过收费公路,前往牛津大学的路上才好不容易碰到一处收费站,问英国的朋友,这居然是英国唯一的收费公路,而在收费年数到期后,这条路也将由国家收回免费通行。相形之下,国内收费公路的“此费绵
绵无绝期”,甚至边收边亏,实在太过奇葩。收费公路究竟亏在了哪儿,亏损账的背后,究竟有啥秘密,亟待追问到底。
深度剖析:收费公路公报“扭亏为盈”玄机何在
前后相距不过20天时间,广东省的收费公路公报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不免让人疑窦丛生。
对比先后发布的两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总收入没有变化,总支出的其他各项数据没有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发生在“运营管理支出”一项第一份公报中的“运营管理支出”为106亿元,第二份公报中这个数字减为72.9元,第一份统计公报上的支出比第二份多了33亿元,去掉这个数字后,第二份统计公报就成功实现了总计3.9亿元的盈利。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第一份公报的统计数据有误,以第二份发布的数据为准。一句语焉不详的解释,显然不能打消外界对统计公报数据“变脸”的疑虑。
上述第一份统计公报发布后,舆论对广东省收费公路去年亏损28.8亿元、平均每天亏损约789万元,也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而且质疑主要集中在“运营管理支出”上。收费公路的运营管理支出是指公路管理和收费业务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信息工程费、收费设施设备维护费、人员工资保险、上缴社会统筹、车辆修理燃料费、通讯服务费等,人员工资和“三公”经费也在此科目之内。质疑者认为,2013年广东省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支出”为51亿元,去年一下子增加55亿元,增幅超过100%,这无论如何都是很不正常的。而昨天公布的第二份统计公报,主要就是在“运营管理支出”上做了较大调整,一下子减少33亿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这个颇让人意外的变化,与之前的舆论质疑之间,不知是纯属巧合呢,还是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从善意角度推测,广东省两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出现的亏盈之变,或许真是缘于“统计数据有误”,或许其背后并没有高深的玄机。这些年来,从全国范围内看,收费公路亏损几乎已成惯例,收费公路如果盈利,反倒可能是难得的特例。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额分别为323亿元、566亿元、661亿元(2014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亏损额逐年增大。目前除广东省外,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市发布了2014年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其中上海市收费公路整体盈余1.76亿元,其他省市均为亏损。正如分析人士所言,亏损对收费公路其实是有利的,公路企业也乐于在年度公报上向公众“哭穷”,因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延长收费时间、提高收费标准创造更多的理由。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统计数据有误”,那么对去年广东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的“扭亏为盈”,似乎就没有更合理的解释了。
各地收费公路亏损也好,盈利也罢,目前都难以摆脱政府“借贷修路收费还贷”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一些地方大大突破了“还贷”的目的,而将社会公众绑在一个遥遥无期的收费路径之上。据报道,《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即将重新公开征求意见,该条例将出现重大调整,将现行收取通行费的“政府还贷公路”模式,转为政府发债修路的“政府债务性公路”模式。这意味着国家将收紧地方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渠道,遏制地方政府的修路冲动,控制地方的债务风险。人们期待着,随着公路建设模式的转变和公路运营管理的透明化改革,收费公路“任性”延期收费甚至无限期收费的“好日子”早日终结。
【启示与思考】
从“亏损28亿”突然就变成了“盈利3.9亿”,是在玩过山车吗?一会儿说亏损,一会儿说盈利,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岂能这般儿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疑会给涉事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也让人对收费公路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疑虑。
两次公布数据不同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全省收费公路支出总额,此前为481.1亿元,现在更正为448.4亿元;另一个是运营管理支出,此前为106亿元,现在更正为72.9亿元。原来问题出在支出和成本上。而支出和成本,往往是很多行业最不公开、最不透明的领域,也往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奢侈浪费、巨额招待费等丑陋往往隐藏其中。假如没有公众质疑,相关数据还能不能“扭亏为盈”?多出来的30多亿运营管理支出,会不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不知去向?
总之,某些行业的“成本”确实居高不下甚至“节节攀升”,但我们一定要厘清,所谓的“成本”当中都包含了哪些组成部分,是否每一部分都合理。特别是其中的“管理费用”是否过高、是否存在把关不严和挥霍浪费。如果管理支出的明细账目不能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就很容易形成吞噬国资的巨大黑洞。而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缺少监督,更是为某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造了闪展腾挪的空间——他说亏损就是亏损、说盈利就是盈利,说亏多少就是亏多少、说赚多少就是赚多少。我们期待着,随着公路建设模式的转变和公路运营管理的透明化改革,收费公路“任性”延期收费甚至无限期收费的“好日子”早日终结。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