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创新服务体系走出幸福法治道路
2015-07-01 
稿件来源:陈博文/图



颇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小区

本报记者陈博文/图

近年来,华林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精神,力争全力推进以“法治、自治、服务”为主题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建设工作,努力将社区打造成平安、祥和的幸福花园。

近年来,华林社区一直积极探索以还权赋能、建立以民主议事为特征的治理机制,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以及“社区是大家的”理念。社区遇到问题、文明公约、重大事项等都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和认可。

群众集中学法创新法治小区居民点赞

华林社区是成华区实施城中村改造再集中重点安置小区,在曾经,居民法治意识并不高,能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问题少之又少。针对这种现象,该社区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首要解决群众学法、普法问题。

要学法,首要就是营造环境氛围。去年12月,在区司法局、圣灯街道指导帮助下,华林社区打造完成了一个法治文化小区。

记者走进该小区看到,法治文化小区由法治亭、法治空间、自治园地、休闲空间,童心天地、心语心愿、院落展台等部分组成。整个小区以法律条文及知识问答、法治漫画、法治警句、法治案例、法治典故、社区现状等形式,将法治文化、法律知识、基层自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法治理念直观展现给社区群众,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华林社区书记赵光耀告诉记者,“法治文化小区”空间环境优雅,法治氛围浓厚,目前已成为社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学中乐、乐中学、学中用,养成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和习惯。

扩展学法理念同大学生志愿者共建共享

据了解,该社区健全了法治大讲堂7+3的学法用法阵地建设,法治图书角、法治讲堂室等一应俱全。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背景下,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坐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对有诉讼需求的群众代拟文书等;每月,律师还会根据群众所需,开展婚姻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等法制讲座。社区网格员每天下网格,收集群众的法律需求也是社区常态之一。

另外,该社区还依靠大学生资源,服务群众。如,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就与华林社区共建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其目的是依托理工大学,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社区书记赵光耀介绍,“去年我们和学校一起搞了很多大的活动,其中法治元素占了很大一块。”他说道,“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来听学生志愿者讲身边的法律小知识。”

据了解,社区与学院共建的这个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最大特点就是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这让高校志愿者的行动在“校地共建”活动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居民满意是前提公开议事交流内容丰富

华林社区积极探索以还权赋能、民主议事为特征的治理机制,院落居民文明公约、重大事项、院落更名等都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以及“社区是大家的”理念。

去年4月开始,社区在开展贴近群众的工作时,开始尝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见,调查表由居民小组长,挨家挨户敲门向居民发放。“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要进行一次问卷。”

针对发放问卷会涉及到的居民“不在家”、“烦打扰”等弊端,社区还将议事内容做成海报,通过张贴的形式,指引、传达给群众有意见有想法就到社区说的信息。

如,近期,社区召开的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前,通过发放居民问卷的形式,收集居民关于培训内容的具体需求,然后社区再根据所需,安排内容。得到了大家赞赏,体现民主、法治精神。

下一次,社区的问卷将针对引进何种社会组织到社区为内容,书记表示,“养老的、青少年的……”书记说,“居民需要啥,咱就弄啥。”

—居民感受—“点赞”社区民主氛围

张先生搬到社区一年多,十分赞赏社区民主氛围,他说,以前他住在另一个主城区的一个老旧院落,后来该城区部分院落进行统一环境打造,所属社区没有主动去收集、听取他们院落居民希望的整改意见,很多东西都是社区自己决定,现在住在华林社区,这里连院落更名都会听取群众意见。

作者:陈博

(来源:陈博文/图)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法制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