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断的是桥,伤的是心
2015-07-01 
关注了一下天气预报,发现最近又有一大波降雨来袭。对于南方的广大地区来说,下雨意味着河水上涨,桥的问题一下就提到了很显眼的位置。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被视为积德行善的好事,也是历任地方政府职责所在。但有那么一种桥,你不能说它没修,也不能说它修好了。这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奇葩状态,就是断头桥。据新华社28日报道,湖北孝昌县卫店镇澴水河老桥为漫水桥,每到汛期遇到河水上涨,桥西头的久龙、清泉、团山、沙塘、三杨等村的近万村民就会遭遇出行难。为方便村民渡河,孝昌县交通局争取到项目资金248万元,在漫水桥旁边重建新桥,可如今新桥竣工已有两个多月,却撂下引桥不予再建,让该镇的近万村民望眼欲穿。

这样斥巨资修好却沦为摆设的桥在全国各地均不少见。就在23日,扬州时报报道当地邗江区蒋王街道居民反映,两年前他们那儿建了一座桥,说是通往仪征市新集镇的,却一直用不了。究其原因是仪征方面修桥时没有与省道规划协调好,只能把修好的桥先搁置着,一切等新省道修好再说,目前已经等了两年。再往前,2013年11月,媒体就曝光过,在西安和咸阳之间一座投资2.6亿元的大桥,在主体建成三年后仍是一座断头桥,机动车无法通行,自行车需要用绳子吊上桥,行人通行甚至还需要借助架在桥边的木梯子才能上到桥体,然后过桥。

这些桥的“断头”,在曝光之后,媒体问责之时,相关单位最常给出的解释就是没钱了。谁都知道,修桥铺路的确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但既然已经立项,既然已经打算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做好事,对资金的准备和运筹就应该是预先做好各种对策的。拍脑袋上马,或者是先修起再说这种“只低头赶路,不抬头看路”的方式,最后只会让整件事情跑偏。做好事,或者说打算做一件很难的好事,光有热情和决心是不够的,办事技巧和工程技能的匮乏都是硬伤。因为最终大部分百姓要的结果,初心再好却办不成事,那还是不及格。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称赞一下我们的先人。其所谓编新不如述旧,最好的例子就是南京多日暴雨下的老城墙。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南京市民发现太平门以东的一段明城墙,距离地面1米多的位置,出现几十个水柱,大量雨水从城墙内部通过缝隙排出。而在距离地面四五米处,墙体上还有两个大型的青石吐水槽,吐出两条更大的水柱。对此,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书记曹方卿解释说,这“龙吐水”恰恰说明城墙墙体排水系统在正常运转,古人的法子至今还在持续稳定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据介绍,这段城墙是包山墙,山上大量的雨水淌下来,必须要通过城墙自身建造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向外排水,否则积水长期得不到排放,土石方吸水饱和后,容易引起山体“肚子发胀”,造成塌方。古人修墙与今人修桥不同,不仅不当下“断头”,甚至连今后几百年的麻烦都盘算好了对策,虽然没有“可抗百年一遇”的豪言壮语,却是实打实的好使。两厢对照,难道没有人脸红吗?J173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