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的道路
2015-06-26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孙欣
齐河路,始于栖霞路与王村路交叉口,经过一个急转弯后,向西延伸,终于红岛路、京山路与福山路交叉口,全长只有几百米,步行几分钟就可走完全程。
但是,这条很短的路,却并非齐河路的原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齐河路的长度是现在的几倍,是一条很长的马路。
“齐河路以前一直通向大学路,现文物局附近。从大学路一端看的话,它走向西南,经过现在海大校园内一些地方,最后从海大五号门直通现在的齐河路。”一位老人介绍说,不过,老人的讲述却令记者有些迷糊,因为现在的海大校园内并没有一条齐河路。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海大校园与现在不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了靠近鱼山路的原日本中学校旧址,另一部分则是利用了靠近红岛路的原俾斯麦兵营旧址。两部分之间有条马路,这条马路,就是齐河路。齐河路两侧分别是海大的两个体育场,北边是原国立山东大学操场,南边是原日本中学校操常”后来,海大将两部分校园合起来,建了围墙。所以,校园两部分之间的那部分齐河路,就变身为一条校园道路,齐河路的名字也不复存在。据老人回忆,被并入校园的这部分虽然很长,但路两侧的建筑却只有两座,分别是一座二层楼的建筑和一座接近二层楼高的平房。其中较高的那座平房后来曾一度被用作海大的一家校内商店。
在齐河路与福山路交叉口处,有一座特别显眼的带院建筑。虽然它的门牌是福山路2号,但齐河路上来看却更加气派。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来青岛时,就曾住在这座建筑里。当时,这里是山大教师周学普的住宅。苏雪林居于此处,对福山路、齐河路附近的景色非常欣赏,曾写下多篇文章,记录她在青岛停留的那个夏天,这里绿树成荫的景象。今天,若从这里经过王村路前往中山公园后门,就可重走当年苏雪林走过的林荫小道。
继续向下走,齐河路4号是丁惟汾故居。丁惟汾与青岛渊源深厚,上世纪初参与创办震旦公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创办胶澳中学。在这里,他将自己读书写作的书斋题名为“诂雅堂”,著有《毛诗韵聿》、《诂雅堂丛集》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