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河污染治理仍需发展道路转型加速
2015-06-17 
今年4月,央视将镜头对准三亚市内河,曝光了内河污染、水体氨氮严重超标等问题,直呼“别让黑水挡了旅游城市的景”。三亚河只是一个缩影,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报告中,三亚、文昌、五指山、东方、澄迈和屯昌6个市县的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为0%,海口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为11.1%。(6月16日南海网)

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城市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诸多污染源造成水体不能承受之痛。为此,今年4月,海南省启动近年最严厉的“打击典型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全省排查梳理出来的各类排放水污染物违法企业136家,共计处罚金额304.35万元,立案136家,发处罚决定书76家。

从治理数字来看,力度堪称最严厉,我们乐见这样的治理力度,也期望看到,内河能够真正净化。只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即使再严厉的治理,花费再多的资金整治,其结果都难免陷入“整治—污染—整治”的误区。毕竟,治理的弦不可能始终崩得那么紧。那么,面对污染的内河,我们该怎么办?

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发展道路转型提速,淘汰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在源头上规划好海南应有的发展路径。作为国际旅游岛,又是旅游特区,海南应该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好旅游文化,而不是向自然资源要发展,通过破坏自然生态寻求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在源头上阻止破坏环境或对环境有破坏力的企业、个人生产经营,规划审批上强化把关意识,执法打击上强化行动。在发展过程中,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自觉,并通过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全民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惠,从而在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保护。

而这些,韩国济州岛无疑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启示,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它山之石。某种程度上说,生态环境的好坏,最终关乎的不只是旅游特区的成败,更关乎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生活,尤其是内河环境的污染,更关乎群众的生活用水,群众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指数。就此而言,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则,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谁都要有担当。(寇振宁)

(原标题:内河污染治理仍需发展道路转型加速)

本文来源:南海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