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温州市域铁路找钱记:15亿"永续债"获批
2015-06-15 
15亿元"永续债"获批,温州市域铁路在多渠道"找钱"的征途上再下一城。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州铁投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这是浙江省第一只可续期企业债券,也是全国轨道交通首只组合式"永续债"。

浙江省发改委表示,将协同相关机构,确保该债券顺利发行和资金专款专用。

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建后转盈利的营运期更长。为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运营铁路的资金之匮,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武汉、温州发行国家创新型可续期企业债券产品。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温州铁投集团获悉,作为我国第一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不仅首开国内轨道交通民间募资先河,更是采取了市区分摊出资、流动贷款、信托融资、银团贷款、保险资金、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在当前诸多地方政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烦恼时,温州市域铁路S1线的创新融资方式,或可为他们提供借鉴。

可做资本金的"永续债"

本次可续期企业债券不超过15亿元,所筹资金全部用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

市域铁路是介于城际铁路与市内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轨道交通制式,线路较长,速度更快,在国内尚属首创,是根据温州自然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及独特的城市形态而进行的制式创新。

市域轨道车最高时速达120~160公里,旅行时速为70~80公里,1个小时内可跑完全程。按照规划,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由4条线组成,线路总长260km,其中S1线一期工程连接温州市、瓯海区、龙湾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工程概算186.07亿元。

温州铁投集团投融资相关人士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15亿元债券中,10亿属于可续期债券,另外5亿元属于超长期限债券,"是国内城市轨道领域首只可续期组合式企业债券。"

"只要满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发行人可根据建设及运营资金需要,灵活选择续期或赎回,极大地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融资期限错配压力。"据该人士介绍,可续期公司债的亮点是:每5个计息年度为一个周期;期满后可延续下一个5年期;如20年后还续用,利率会有大幅提高。另外,超长期限债券每3个计息年度为一个周期;期满后可延续下一个3年期;15年期末全额赎回。

"我们是向武汉地铁学习。"该人士说,2013年10月,武汉地铁获准发行不超过23亿元的可续期公司债券,这是我国首单可续期公司债。"与温州不同,武汉地铁只有可续期企业债单一品种,并没有超长期限债。"

以沿线4000多亩的平衡土地出让、开发净收益以及1000多亩的自持物业租金回报,再加上5元/人次的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等进行测算,温州市域铁路S1线运营15年后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这意味着,发行人极有可能在15年左右时间全额兑付本期债券。

目前,该债券正在上海进行发行前的路演,将在一年内择机发行。

该债券由两家联席主承销券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面向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募集。这两个资本市场汇聚了国内所有主要的金融机构,投资人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发行成功后,这笔15亿元的可续期企业债,可作为S1线项目的资本金,以此为杠杆,可撬动其他融资。这样既可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又可拓展融资渠道和规模。

多渠道组合式融资

在温州,一直素有"政府穷、民间富"之说。

面对巨大的市域铁路投资,单靠地方财政支出显然难以招架。从市域铁路规划第一天起,温州市相关领导就在考虑如何拓宽融资渠道。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政府引导、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思路与原则。

温州铁投集团应运而生,肩负起市域铁路前期、投融资、建设、运营和开发"五位一体"的职能。

S1线建设不仅包括轨道项目本身,还涵盖沿线配套项目以及物业开发等内容,需要多样化的资金。截至目前,S1线除了向民间募集资金外,还形成市区两级财政出资、短期贷款、信托融资、银团贷款、保险资金、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构架雏形。

首先,温州市域铁路要解决市、区县两级政府财政出资比例。S1线位于温州市中心区,按照土地出让金市、区1∶1分成比例,两级政府财政出资比例也为1∶1。今后S2、S3线两级政府出资,将按照土地出让金分配比例予以调整。

2011年前后,针对S1线融资情况,温州市金融办与相关部门先后召集8个座谈会,根据新老"36条"要求,鼓励引入民间资本,主要针对个人和企业两类主体,实现了"小资本对接大项目"。

2012年4月,温州铁投集团与温州市轨道交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幸福轨道"),作为项目法人和融资平台,注册资本1亿元。

同年12月,S1线以幸福轨道名义,向社会募集15亿元民间资本,个人投资认购起点为1万元,年税后固定收益率达6%,不参与管理、分红,不承担盈亏风险。不到1个月时间,被7000多名温州市民抢购一空。一年期后,近九成个人投资者选择继续持有。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尽管S1线给参投企业承诺"不仅有固定收益还可以参与分红"的诱人条件,但是响应者为零。当时,有温州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话语权有限,参与度不高、回报盈利预期低,是众多企业不愿参投的主要原因。

2013年3月,幸福轨道注册资本金增加至30多亿元,上述募集的15亿元民资作为资本金占股49.64%。

接着,温州铁投集团把融资目光投向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信托资金手续简便,用途灵活,是理想的资金来源。2013年,S1线先后融入30亿元的信托资金,满足了S1线建设多样化的资金需要,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进展。

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需要量大、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银行贷款是S1线最主要的债务资金来源。

由于"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思路获得认可,国开行牵头的项目银团贷款进展顺利,总授信额88亿元,24年期,基准利率,意向书已签约,各自授信总行已批复,现正在落实担保条件。预计近期可签订正式合同,获得第一笔资金。

2014年9月,S1线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线工程",其中动车组车辆、通信等四大关键项目作为国家示范自主化装备项目,由温州铁投集团联合南车青岛四方、正泰集团等五家单位共研共建。其中车辆拟采取"融资租赁"方式,预计可少投入10亿元资金。

保险资金也是温州市域铁路S1线瞄准的目标。温州铁投集团上述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目前有两家保险公司与该集团正在深入洽谈引入险资,计划引资共60亿元,为此需要找两家股份制银行出具保函。

温州铁投集团投融资负责人张信才曾向本报记者介绍,186亿元只是投资概算,S1线实际总投资可能会超过200亿元,因此他们在投融资上必须要留有余地。

融资要勇于创新实践

"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加重语气地说。

与"有钱不开工"不同,"没钱也要建设"的温州市域铁路S1线,该如何突破融资瓶颈,成为摆在温州铁投集团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难题。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的第一条轨道线,普遍采用项目建设靠财政投入、轨道运营靠财政补贴的模式。而温州市域铁路S1线建设4~5年时间,需要到位90多亿元的项目资本金,这显然大大超出了温州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今后运营的自负盈亏。

在吸收先进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理念,借鉴国际成功实践基础上,再结合当地"块状"城镇经济、人口格局,温州市域铁路走出了一条"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力图突破项目融资瓶颈。

上述温州铁投集团人士认为,在"人跟线走"规划运营思路下,以轨道建设来带动沿线物业开发,以增值土地收益平衡项目建设投入,较好地解决了公共产品外部性问题,使基础设施的外部效益转换为项目内部收益,实现了项目可持续发展。

该人士说,铁路与轨道行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抓手,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同时"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思路,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温州市域铁路S1线能获得金融机构青睐,顺利推进融资工作的关键。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