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了那一汪清水——安定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2015-06-12
东江源是香港700万同胞的饮用水发源地,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引东江之水济港以来,东江就保障了香港75%的用水需求。安定高速公路及定南联络线项目全线95%处于东江源流域,在做好施工的同时如何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给香港同胞提供一汪清水,成为安定项目建设者一入场就深深思索的一个课题……设计引路:减少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设计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灵魂。在项目建设之初,结合东江源的生态保护需要,安定项目办明确了“建绿色源头”的环保建设目标,从顶层设计上给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4年9月份,项目转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后,项目办派驻了安远和定南两个现场组,全程跟踪参与勘察设计。现场组管理工程师累计徒步行程225公里,对沿线施工便道、地质地貌、植被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提出设计要求,通过早期介入,将业主的生态理念植入到施工图设计中。
项目办还多次组织召开施工图设计调度会,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提出阶段优化意见,通过反复论证、比选,进一步优化了安定高速公路及定南联络线的路线走向,减少了耕地的占用量。同时,在设计中尽可能维持河道、沟谷的原貌,减少或避免对河流进行改道;公路在穿越高山和天然林地时,以隧道和桥梁为主,以减少填挖方里程,进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安定高速公路90.17公里的线路上就设置了桥梁66座,隧道2座,桥隧比高达19.88%,如此之高的桥隧比,虽然使项目的建设成本增加了将近一倍,但却保证了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
为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绿化,安定项目坚持绿化工程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在设计时优先考虑采用本地的乔、灌、草植物种类,以恢复和补偿植被;取土场设计在以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和荒弃地,对原生植被不造成直接影响,弃土(渣)场不设计在河道内和河道两边,避免引起水质污染甚至雨季泥石流冲毁下游河道。如今,在项目办带绿施工的要求下,安定高速公路及定南联络线的施工作业面已经全面展开,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中绿色长龙正在成型。
制度先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好的设计方案还需要好的制度来保障。在施工单位入场前,项目办就已经根据项目特点,并参考省内外高速公路环保施工经验,制定了《项目管理大纲》、《施工标准化管理要点》等规章制度,对文明施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重点突出现场管理,明确了项目实施阶段的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的施工环保措施。在现场施工组织中,严格审批施工方案,在审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求其必须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在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后,分部分项工程方可开工。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办还委托地方环保部门对施工期工程周边的空气环境、声环境和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以便能够实时了解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对各个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为及时提出下阶段环保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参考。
为了让环保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项目办成立了环保巡查组,对全线各施工点不定期进行巡查,对施工中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立即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其限期整改。2015年4月份,赣南地区进入雨季,此时安定项目正在组织路基清表和填筑,施工中稍有不慎,泥浆就容易流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项目办在填方路基中采用“修坡、排水、护脚、设坝”的环保八字方针,修坡以利于边坡的稳定,方便绿化;排水,在施工便道两侧修筑排水沟保证道路不积水泥泞;护脚,对便道下边坡采用干砌块石护脚防止水土流失;设坝,便道排水沟与原有水系交会处设置拦污坝,起到拦污和沉淀的作用。路基填挖时造成的土质裸露面做好砌筑临时防护,并覆盖塑料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及对沿线水系、耕地的污染。然而,4月20日,项目办环保巡查组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在K183+300处由于路基填方排水设施设置不到位,填方因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涌入周边农田,而离农田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当地一条叫上寨河的小河,一旦泥沙涌入河道势必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巡查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施工单位加高拦污坝对泥沙进行拦截,并开挖沉淀池,对冲刷的泥水进行沉淀处理后排放。由于处置及时,此次事件并对周边水系产生影响,在项目办生产调度会上,项目办对该处施工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要求各施工单位引以为戒,加强雨季的施工现场管理,完善排水设施,确保安全环保不出问题。
严格把控:绝对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流
安定项目的建设者深深地知道,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不仅是项目建设的需要,还承载着700万香港同胞安全饮水的期待与希望。因此,安定项目办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外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那就是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流。为此,他们将施工过程进行了立体细化,倒排追查,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污水产生源。在边坡开挖时,做到边施工边绿化,以预防雨季路面迳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在进行河道和水库内的桥梁桩基施工时,基础开挖的钻渣不直接排入水体,而是进行处理后运至已规划的邻近的弃土常
5月21日,笔者在B2标的东江大桥施工现场看到,为了便于施工,施工单位在水上搭建了一个钢便桥作为钻孔灌注桩作业平台。每个桥墩需要4个桩柱,为了防止钻孔桩钻孔产生泥浆流入河流,施工单位用四个全钢套筒打入河床,将钻孔桩内外的水体进行分割,套筒高度高于水面。在进行第一个钻孔灌注桩钻孔作业时,当产生的泥浆和废渣过多时,将其抽入到第二个套筒,进行循环利用,在进行第二个钻孔桩作业时,废渣排入第三个套筒,以此类推;在完成最后一个水上灌注桩作业后,其产生的泥浆和废渣直接用泥浆船进行收集后,运至桥梁施工区开挖的简易沉淀池。
东江大桥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些泥浆和钻渣在沉淀池沉淀晾晒后,将会被运出河区,选择有利地形处堆放后进行植被恢复。在东江大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还在河道两边打桩累沙袋进行围挡,同时覆盖了篷布,有效防止了施工中水土流失对河水造成影响。
由于组织得力,自2015年2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以来,沿线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引起的水体污染事件,有效维护了东江源头的清澈洁净。5月17日至20日,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团就东江源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到安远和定南调研时表示,东江源的环境保护措施值得肯定,赣南老区人民为香港的饮用水安全作出了贡献,应该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