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养路工海葬背后的故事
2015-06-11 


年已92岁的奉新公路分局退休养路工蔡宣远病逝后,选择海葬引起了居住地上富镇街坊、居民及同仁、亲友的轰动,有70余人送来了花圈、挽幛,160余人自发地来到潦河边为这位逝去的平凡而又普通的养路工海葬送行。中国公路网、宜春新闻网、赣西晚报、奉新信息网等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蔡老说:“养路,我觉得好光荣”

1958年,他服从组织分配从公私合营的的刨烟工调来公路部门成为一位养路工。养路是野外作业,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工作十分辛苦。由于社会偏见,有的人瞧不起养路这个职业,说什么“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烧碳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养路的。”但他不这么认为。他常说:修桥补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养路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我觉得,养路好光荣。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提任奉上班长21年来,几乎年年评为奉新公路段先进生产者。他“上班一分钟,干满六十秒”,尤其是遇上雨天,刮砂波浪、补坑洞,总是冲在前,干在先。他上下班,从不搭顺风车,而是坚持步行,每发现一个石子,他都要用脚踢出路外。问他为什么?他说,浮石子不踢掉,疾驶的汽车就会将它变成飞石子,容易伤到行人,为此他每年穿的解放鞋都比别人要多二、三双。因而,20世纪70年代上富养路队一直被评为盛市、县公路系统“特别能战斗的队”,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

街坊说:“蔡老,是镇上好邻居”

蔡老的善行义举,他自己数不尽有多少次。下屋有个年近50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内退养路工蔡名华,由耄耋母亲照料日常起居生活。有时候在街上到处乱走乱跑的,一不小心就要到处找人。2012年分局组织职工到县中医院体检,蔡老主动提出要携带他一同前往,但其母婉言谢绝,说:“我替小蔡谢谢你,县城车多人多,万一他乱窜乱溜,你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怎奈何得了他这个野孩子?”而蔡老说:“分局组织一次三百多人的体检不容易,尤其小蔡这个身体状况,更需要去做个全面的检查。”蔡母被他的体贴所感动。于是,蔡老替小蔡登记、量血压、抽血、打B超,楼上楼下忙乎着,直至将小蔡安全护送回家。

蔡老还有一些祖传秘方。如遇街坊有人烫伤、刀伤、患有鸡眼,左邻右舍找他求助,他都无偿给予帮助。他家自种的清热祛风的薄荷、止呕开胃的生姜,上山自采的解暑利尿的车前草、排脓利尿的鱼腥草,这些常用的中草药材都备有,绝大多数是用于方便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被镇上的居民誉为好邻居。

同仁说:“他一生节俭”

在六、七十年代,蔡老靠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养九口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但由于坚持菜自己种,柴自己砍,硬是靠勤劳节俭把七个子女养大。上富道班分别于1968、1976、1996年先后3次改扩建,无管是论工龄,还是凭家庭实际困难,蔡老都可以分到住房。然而,蔡老宁可自家住的挤一点,也从不向组织伸手。他家生前居住的仍是上富镇房产组租来的公房,面积约60平方米。古色的板房结构,吊顶上糊着平平整整的牛皮纸,竹椅,矮桌,最时尚的是挂在墙壁上的液晶电视机,那还是儿女赠送的。儿女们成家立业后,再三要接父母去城里享福。蔡老一句“在小镇住惯了”,算是婉言谢绝了儿女的要求。蔡老一生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也从未向分局申请过困难补助。

儿女说:“海葬是父亲无悔的选择”

每当逢年过节儿女们聚在一起时,蔡老就要将海葬一事提上家庭议事日程。“入土为安是当地的乡俗,爸爸你不要这么固执”、“我们是普通人就走普通人的道路,你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爸爸,你替我们想想,如你百年后清明我们到哪里去祭扫。”曾经我们也这么跟父亲唇枪舌剑过,一次又一次抵制过父亲的行为。父亲见我们人多,不好对付。他就等待机会,一个一个轮番轰炸,在女儿面前就说儿子同意了,在儿子面前就说女儿同意了。说通了儿女再来找老伴,蔡老又反复说服老伴:“时代在进步,思想要跟进,海葬是一种最理想、最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现在环保祭扫,网上献花,文明追思成为时尚。”老伴知道他的性格,也只有认同。

父亲善德留人间,儿女们都尊重父亲的选择。海葬是父亲找到自己归宿地的最好办法,更是他老人家无悔的选择。

蔡老从一个慈父做起,积小善为大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精气神,传递着人间温暖,传教善行的力量,他的一个又一个小故事,释放着正能量。养路工蔡老平凡的点滴,彰显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普通人的不普通。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