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谷隧道首节沉管下旬浮运安装 3分钟过江
2015-05-19 
首节沉管长115米重2.5万吨 红谷隧道通车后最快3分钟过江

放眼南昌城,千里赣江之上,六桥长虹卧波。孰不知,赣江之下也将有“蛟龙”穿越。

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了解到,红谷隧道浮运航道疏浚工作已经完成,浮运航道和坞口位置的扫测及浅点清理也进入尾声。预计5月下旬,红谷隧道将开始首节沉管浮运安装,这标志着该隧道穿越赣江的工程正式施工。

沉管浮运穿越三座大桥

红谷隧道位于南昌大桥、八一大桥之间,连接红谷滩新区与赣江东岸老城区。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工程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的标准设计。

作为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红谷隧道施工中设置了亚洲最大的充砂长管袋围堰、亚洲最大的内河异地巨型干坞。隧道过江段1300米长、30米宽,采用沉管法施工,为目前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管段接头止水处理及接头水密性处理,管段高强度、大体积砼施工技术含量高。

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告诉记者,沉管段共有12节管节,分4个批次在干坞内预制,每个批次预制3节管节。管节长度分为115米、90米与111.5米三种。管节重量根据管节长度变化,约2.2-2.8万吨。目前,红谷隧道已经完成首批前3节沉管管段的预制工作,即将在千里赣江安装第一节沉管。

浮运航道由干坞至隧址总长8650米,宽度70米。浮运过程中,需先后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三座大桥。

目前,隧道西岸岸下主体结构的建设在2014年底已完成,2015年5月至11月将完成6节管节的浮运沉放,2016年5月至11月完成剩余6节管节的浮运和沉放工作。

分两年在丰水期沉放

据介绍,沉管浮运是整个红谷隧道工程的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沉管沉放和对接能否顺利开展。受赣江水位季节性影响,沉管分两年在丰水期沉放,每年沉放六节,工期非常紧张。如沉管浮运不能正常进行,将存在“推迟一节管,耽误一年工”的风险。

“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流速过快、水位低,因为赣江上的桥梁高度限制了我们使用的拖轮大小,大型工程船无法进来,而水位过低会直接导致沉管无法出坞甚至搁浅。当然,风速、能见度等也有一定影响。”万超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管段浮运穿越南昌大桥是个难点,南昌大桥净宽68米,并有自西向东的横流。同时,因东岸围堰和江心洲距离近,江心洲区域水流急,进入到隧址位置有一定难度。

管段最终接头在水下完成

万超告诉记者,管段到达指定隧址位置后要进行调整。管段内的加载水箱逐渐加水后,管段也随之逐渐下沉,并向已沉放的管段慢慢靠拢,管顶用千斤顶拉合,最后做好管底灌砂和管顶压载回填工作。

据了解,红谷隧道共12节管段,编号为E1-E12。管段E1-E10由西向东依次沉放,E11和E12由东向西沉放,最终接头位置在E10与E11位置之间,采用水下接头的方式,这也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关键的一环。据专家介绍,接头位置四周将安置钢封板,管段内部安装钢筋后浇筑混凝土,保障最终的“完美接头”。

“管段基础采用沙流法填充管段与基础之间的缝隙,管段两侧采用砂石回填,管段顶部采用片石防护,最终恢复河床,保障隧道的安全。”万超说。此后,隧道内将进行机电安装,侧墙防护板和顶部防火板安装、路面铺设等。届时,红谷隧道工程基本完工,经验收合格后即可实现通车。

沉管法施工成本低风险小

国内目前常见的过江隧道工法有盾构法、沉管法及矿山法,那么红谷隧道为何选择了沉管法施工呢?

万超告诉记着,红谷隧道施工的难点在于解决东岸的交通疏导问题。由于赣江东岸为老城区,道路十分狭窄,不具备与隧道直接相连的条件。同时,赣江主河道又位于赣江东岸,靠近岸边,若采用盾构法过江,在穿越主航道位置时,隧道结构需要一定的安全覆土厚度,故隧道需要埋得较深,爬升至地面的距离增加将导致东岸互通立交的规模增加,拆迁工程量加大,工程总投资也将相应增加。

由于沉管法隧道的埋深较浅,江中基槽采用水下开挖法施工,同时管段均在干坞内现场预制,预制完成后浮运至隧址沉放对接,整个江中段无暗挖工程,减少了施工风险。而沉管法隧道的管段长度一般在110至130米之间,因而红谷隧道采用的管段长度为115米,整个过江段隧道仅有13条环向接缝,纵向无接缝,环向接缝均采用进口GINA止水带进行水下压接止水,水密性好。同时,接头内侧采用可拆卸式OMEGA止水带作为二次防水保障措施。“从目前已实施的沉管隧道来看,基本可做到滴水不漏,而且管段本身采用干坞内现场预制,结构可靠度高。”万超说。

最快三分钟穿越赣江

为加强红谷隧道与赣江两岸的联系,隧道采用“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在赣江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

据介绍,红谷隧道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一对出入口。隧道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隧道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采用多点疏散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保证过江车流通过沿江中大道以及与其相连的民德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等东西向道路快速分流。

市民在沿江中大道快速路,或是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等道路驱车,可以很快抵达红谷隧道东面入口。进入隧道之后,市民最快3分钟可穿越赣江,然后从西出入口驶上红谷中大道或是丰和中大道。

红谷隧道建成后,将开辟一条新的过江通道,可大大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成为南昌市又一过江主干道。同时,对快速沟通赣江两岸新旧城区经济圈、助推红谷滩CBD中心快速发展、进一步构建“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