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厮门大桥通车 长江嘉陵江“双子桥”变为现实
2015-04-30
29日凌晨,重庆千厮门大桥通车。至此,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上的“双子星”——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并肩闪耀。
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合称成为重庆两江大桥。两江大桥与渝中连接隧道一起,横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串起了重庆主城三大中央商务区解放碑、弹子石、江北嘴。
据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两江大桥均为单索面斜拉桥,采用“公路+轨道”模式,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人行道及双向四车道;下层是双向轨道线,重庆轻轨六号线由此通过。
两江大桥桥面总宽24米。其中东水门大桥为双塔,主跨445米;千厮门大桥为单塔,主跨312米。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六项世界纪录。
两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双子桥,也是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
29日凌晨,中新社记者前往千厮门大桥探访。在重庆灯火辉煌的嘉陵江畔远远看去,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如同孪生兄弟,并肩而立守护着这座被长江、嘉陵江环绕的山水之城。
深夜的千厮门大桥上,已经有不少前来等候通车的重庆市民。不少市民拿着手机和相机与千厮门大桥合影,留下美好的一刻。
“重庆人喜欢在大桥通车的时候来‘踩桥’,讨个好彩头。”前来踩桥的市民陈晓渝告诉中新社记者。陈晓渝曾经在重庆多座大桥通车时第一时间走上大桥踩桥。
“从很早的长江大桥,到后来到渝澳大桥,还有去年通车的东水门大桥,我都去过。”陈晓渝说,重庆地处两江交汇,过江大桥特别多,“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重庆的桥越来越多,城市也越来越漂亮。”
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在历史中就曾经有规划。
1946年5月编制完成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简称《草案》。注:陪都为当时的称谓,后为“战时首都”),共分16部分,从交通、卫生、市政、建筑、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草案》包括56幅图、79张表,涉及规划方案的图纸就有22张。
《草案》凝聚着众多知名人士的心血。1946年,由时任重庆市长的张笃伦,招揽国内外专家、社会贤达组成了战时首都建设计划委员会,成员有胡子昂、茅以升、卢作孚等。
其中的《交通计划总图》目前被收录到已经出版发行的《重庆历史地图集(古地图卷)》中。
图中首次提到了两江大桥,并在规划图纸上标明了桥位。专家提出建成两江大桥后,高速电车、汽车可越江而过,相比轮渡的运输量增加上百倍,人口也可疏散至南北两岸。
69年后,两江上的“双子星”,终于变成现实。